4月8日,在建校127周年暨迁校67周年之际,西安交通大学召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推进大会。会上举行了“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示范项目、校企合作研发平台签约仪式、校企联合平台揭牌仪式、校地工作专班揭牌仪式,并为校外导师代表颁发聘书。
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卢建军讲话时说,127年前,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以兴学强国为己任,为民族而生、为时代而生。67年前,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从上海西迁至西安。西迁以来,一代代交大人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为西部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以实际行动铸就了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的“西迁精神”。
卢建军表示,西安交通大学将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奋力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坚持“四个面向”,强化有组织科研,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一中心、一孵化、两围绕、一共享”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在强化基础、推动融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执着的奋斗,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讲话时说,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为秦创原建设和陕西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交大在自身建设、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能进一步充分发挥原始创新策源地、人才培养主阵地、成果转化排头兵、产业创新生力军作用,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洪军作西安交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西安交大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的背景、方案、体制机制和具体举措。
在签约仪式上,西安交大陶文铨院士、洪军副校长等作为学校代表签约。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轨道交通集团等12家企业代表签约,共建校企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中心,与10项“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示范项目代表签约,组建“科学家+工程师”联合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解决企业“卡脖子”难题,将双导师、多导师协同育人落到实处,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大会上,到会嘉宾领导先后为“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研究院”“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三个学院或研究院将不断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西安交大与陕西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西安交大-中国电建西北院储能技术研究院”“西安交大-中国电建西北院储能技术研究院”也同时揭牌。
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柴渭,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薄磊共同为“创新驱动发展专班办公室”揭牌,该办公室在创新港实体化运行,将高质量完成创新港南区建设、技术成果就地转孵化等6个方面任务。
会上,西安交通大学为部分校外导师、未来技术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委员代表颁发聘书,西安交大实施“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现已与243家企业共建78个创新联合体,遴选企业导师667名。未来技术学院深化三支队伍育人,打造“科学家+工程师”双导师团队,校内外导师团队共计177人,并于2021年12月成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是西安交大唯一一个有企业委员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几名校内外教师代表登台发言。随后陕西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扬发言表示,希望与西安交大在轨道交通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合作基础上,集聚双方优势资源,以轨道交通的实际需求和难题为导向,共同研发科技创新成果,全面提升陕西省轨道交通运载能力和服务水平,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大会主报告环节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的主旨宣讲中拉开帷幕。她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打造新机制、构建新格局、实现新突破》为题,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中心)建设发展情况,平台打造产教融合新机制、构建新的储能人才培养格局,在科学研究领域力求不断实现新突破。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苏州茵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龚霄雁博士以《产教融合对医疗器械赶超国际水平的必要性》为题作大会报告,报告以心血管植介入医疗器械发展史为例,展示了科技发展对行业形成和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记者:张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