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12月8日记者获悉,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感知与媒体计算团队30余名师生,在黄河洪水预测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团队在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张艳宁教授的带领下,多年来致力于黄河治理保护,为黄河防洪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张艳宁教授便经常往返于西北工业大学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之间,带领她的团队和一批批学生,为提高黄河灾害监测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努力奋斗。在不断探索和迭代完善下,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主溜的卫星遥感特性,提出主溜和冰凌遥感增强、协同提取技术,与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共同研制完成多源遥感黄河洪水冰凌监测软件系统,有效提高了河势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实现了从基础理论、技术体系到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原创性的技术突破,荣获了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防洪减灾一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为了黄河安澜,团队师生一茬接着一茬、一棒接着一棒埋头苦干。2020年以来,团队青年教师张秀伟和尹翰林带领刘启兴、金锦、薛阳茹、孙文霈、魏辰旭等青年学生,探索人工智能与黄河水文预报的交叉融合。与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合作,通过电子化黄河水文年鉴以及汇编土壤、气候、地形及地质等多种要素,建立起国内首个成体系的黄河流域水文大数据。
在模型算法方面,他们突破了单站点智能预测模型,首创了站点群智能预测模型,并攻克了水文领域十大难题之一的历史资料缺失区域洪水预测难题,显著提升了洪水预测精度并延长了预见期。智能预测算法已成功应用于黄土高原主要产沙区、黄河中下游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未控区、黄河上游唐乃亥等区域,显著提高了洪水预报能力,为黄河流域治理保护这项伟大事业贡献西工大青年力量。
讲不完的黄河故事,诉不完的黄河情怀。采访中,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一直秉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细求实、团结开拓”的黄河科研精神,扎根黄河保护第一线,继续探索黄河水文与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融合之路。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任娜 通讯员 薛杨 张秀伟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