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计划未完成 陕西多所一本院校首次直降10分录取

2024-07-23 09:47:25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史上首次一本分数线直降10分!多所高校招生出现缺额,招生计划未完成!2024年陕西高考一本志愿填报进入第二次志愿征集,可多所高校的招生结果竟令人意外。

第一次征集志愿后有高校招生计划仍未完成

7月22日,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公布《2024年陕西省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一批第二次征集志愿》信息,由于今年本科一批第一次征集志愿投档录取后,部分招生计划仍未完成,于是再次征集志愿,并降分扩大填报生源范围。

只要于7月22日16∶00前,达到本科一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下10分,即文史类达到478分(含)、理工类达到465分(含),且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登录陕西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或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填报本科一批第二次征集志愿。

据了解,本次征集志愿为平行志愿模式,设置14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院校志愿不设专业调剂表态栏,默认填报征集志愿的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其余院校志愿设专业调剂表态栏。

部分征集志愿高校及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单科成绩、外语语种、外语口试有特殊要求,考生须认真阅读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和拟填报征集志愿高校招生章程,选择自身条件符合要求的高校及专业填报征集志愿。

文史类362个、理工类1090个计划参与征集

浏览本科一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学校名单可以发现,此次文史类总计32所院校,362个计划参与征集;理工类总计61所院校,1090个计划参与征集。

文史类如陕西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其中西安外国语大学(8013)征集人数50人,国际经济与贸易13人、法语9人等。

理工类如陕西科技大学(国家专项计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国家专项计划)、西安工程大学等,其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8010)矿业类专业征集30人。

据相关人士透露,今年陕西多所高校招生较往年来说确实不理想,首先如贫困专项计划、广播电视编导等原本提前批次、艺术类招生志愿,今年划分到一本招生,“分数必须上了一本线才能报这些专业,但学生会想既然都上了一本线了,为什么自己要报艺术类专业而不报普通类专业?因而学校会出现缺额情况。”

其次在于观念发生了变化,学生更挑专业了,比起过去选择一个好学校,现在他们更注重专业的就业前景,因而部分学生分数即使过了一本线,但仍会选择二本院校的热门专业。

最后与某些自媒体前期宣传也有关系,“像有些网络大V会宣传某某专业是热门,某某专业不能报,就会造成家长一股脑地全去填报热门专业,导致一些专业招生遇冷。”

对于陕西今年出现一本降分情况,该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就是因为多所院校招生计划未完成,“今年可以说是新高考改革的试水期,明年改革后就不会出现,因为到时候一二本合并,一些专业只要过了本科线就能填报。”

二次征集志愿的超一半计划是专项计划

一本降10分!细数陕西历年高考,从未出现此情况,那么这次本科一批第二次征集志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之前其他省都出现过降分录取的情况,这次算是陕西开天辟地头次出现一本降分,还是10分的情况。”志愿填报专家、职业生涯规划导师薛梅指出,此情况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专业设置和就业形势有关。通过分析比对征集志愿学校可以看出,二次征集志愿的超一半计划是专项计划,征集志愿院校所剩专业大多数是院校的弱势学科、基础学科或专业对应属辛苦行业,如,土木类、地矿类等。同时加之近年来外语类专业持续降温,因此进入征集志愿剩余计划也不少。“如果这样情况在全国持续出现,必将倒逼高校在专业设置中进行改革。”薛梅说。

陕西高考服务网首席专家邢东奇指出,今年陕西省一本计划包含了普通一本专业、部分高校特定培养专业、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不需要参加校考统考的艺术类专业等多种类型。每位考生可以报12所学校,每个学校最多可以报6个专业。专业类型增加,考生可报考的机会更多。势必造成一些冷门专业或艺术类专业报考严重不足。特别是97、98、99代号打头的国家专项和地方专项报考人数明显减少。从一本第一次和第二次征集志愿计划来看,主要的是专项计划。

同时从征集志愿的计划来看,理科主要集中在土木类、材料类、环境类、财经类、师范类、语言类、艺术类;文科主要集中在教育类、外语类、艺术类方向。一本征集志愿的这些特点,也给二本考生填报志愿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邢东奇告诉记者,其实前几年有过专项计划降分征集。自2010年陕西省实行平行志愿以来,一本降分征集志愿尚属首次。主要原因还是专项计划和部分艺术类专业纳入一本招生,引发的报考生源不足。

“2025年我省将实施新高考。院校志愿数量、各高校专业组设置、各专业组选科要求,都会影响考生志愿填报。建议25届、26届新高考家长,洞察今年的新变化,学会在新高考的变化背景下,科学合理填报高考志愿。”邢东奇说。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杨芷瑶

[责任编辑: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