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贵妃” 穿越千年长安

2024-09-10 08:10:16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陌上桑》 唐·李白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长恨歌》 唐·白居易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美女篇》 魏晋·曹植

西安,古城墙下,汉服如诗如画。阳光洒在衣角,微风轻拂发丝,绽放出古典之美。当你漫步在西安街头巷尾,会惊喜地发现,身穿汉服唐装的时尚男女如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让人仿佛穿越,回到了千年长安。

八成“公主”“贵妃”都是外地人

“99元,体验价!”“汉服、化妆,99元。”2024年9月8日下午4点,在西安钟楼地下通道里,多名身着汉服的“公主”给行人散发传单,介绍汉服化妆、拍摄体验服务以及价格。

下午5点多,行走在西安钟鼓楼广场,人群中不时闪过身着汉服唐装的身影。飘逸的裙摆,精致的装束,华丽的配饰,无不展现出中华传统服饰的独特魅力。年轻的姑娘们梳着古典的发髻,身着色彩斑斓的齐胸襦裙,宛如从画中走来的仙子。她们或浅笑嫣然,或翩翩迈步,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与端庄;而小伙子们则身着庄重的圆领袍、直裾,腰佩长剑,气宇轩昂,仿佛古代的侠客。

“三步能碰到一个‘贵妃’,两步遇到一个‘公主’。”有人开玩笑着说。以前在西安穿汉服的特别少,现在比比皆是,尤其是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大唐不夜城、钟楼、西安城墙、南门、德福巷等。

“美女好!你好,是西安人吗?”

“不是,重庆的!”

“杭州的!”

记者随机在街头问了不少身着汉服的美女,八成以上是来西安旅游的外地游客。“汉服好看,加上特别精美的化妆,来西安了拍摄一套独特的留念照。”这是大多穿着汉服人的心声。

来到大雁塔,更是能看到众多穿着汉服的游客,在大雁塔红墙下拍照留念,他们与周围的历史遗迹融为一体,仿佛穿越千年的画卷,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汉服发展到如今已有20年

“汉服从开始起步到现在,有20年了。刚开始好像一个另类,大家都不接受。”一直从事汉服和礼仪推广的胡忠宝回忆说,“记得第一次正式的汉服活动是2006年7月23日在大雁塔举行的。”随后的2012年春季,他又在曲江池搞“曲江流觞”,当时身着汉服的小姐姐小哥哥们模仿古人在曲江池的水边“饮酒作诗”,犹如杜甫诗里描绘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很多人对汉服、唐装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汉服是汉代服饰,唐装是唐朝服饰,其实不是这样的。汉服可以说是汉朝的服饰,但也是我们汉族人的传统服装,也是对古代服装的统称。我们汉服店,除了汉服,还有唐装,明代的服饰。”在西安钟楼附近从事汉服租赁和化妆的林豆豆说。

曾经的汉服妆造,属于小众圈层,更多是年轻群体或者相关文化爱好者,现在扩大到几乎全民参与,最直观影响便是参与群体年龄层面多样化,往往是游客一家三口或年纪偏大的初老群体。一方面想让家人有更多元的旅游体验,一方面也想让自己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

“汉服与古城古韵相结合,是旅拍的出发点,不少来西安的游客也是想留下一个独特的纪念照。”在这个行当干了5年的摄影师小崔告诉记者,“一年中,暑假是汉服行业的黄金期,其次就是五一和国庆长假。”暑期黄金档刚过去,最近他们的生意进入低谷,在大雁塔和钟楼拍摄的密集区,四五十人的摄影师中,常常是一小半人在干活,大多数人闲着或忙着招揽顾客。

西安:全国汉服消费体验之冠

自从汉服妆造逐渐大众化、平民化,国内不少城市都希望在此领域能领导潮流,伴之而来的是“汉服之都”“汉服第一城”之争,包括西安、苏州、南京,甚至山东菏泽等地。据了解,山东菏泽曹县以上游设计、制造汉服环节为主,全国各地汉服多出于此,而西安、南京、苏州等城市,则倾向于下游的租赁、妆造、摄影“古风”等。

“陕西省共有汉服相关企业2053家,约占全国总数的25%,其中西安就有汉服相关企业1814家,成为全国汉服消费体验之冠。”这是前不久在陕西汉服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发布的一组最新统计数据,企业数遥遥领先南京、苏州等国内城市。而根据美团平台数据显示,西安市内纳入美团平台的汉服门店有467家,在全国旅游城市中位居第一,在全国日交易额排名前10门店中,西安有3家门店上榜。

在西安,汉服妆造企业的分布和文旅资源深度融合和绑定。西安主城区内大部分自带古韵的文旅景点,如钟鼓楼、大雁塔、永宁门、大唐不夜城等,几乎都集中于雁塔、碑林、莲湖、新城四个区中,1814家门店的90%以上的汉服妆造门店聚集于此。

汉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代表着古代人的审美观念、礼仪规范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更为汉服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喜爱汉服。穿汉服,也不仅仅是时尚、是潮流,更是一种文化的自信、回归和传承……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团结 文/图












 
[责任编辑: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