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汉长安城东郊道路交通系统 文献记载的“函谷道”可能被找到

2024-01-29 09:05:19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从长安通向中原的函谷古道,是周、秦、汉、唐均刻意经营的战略要道。武王伐纣、周公东征、秦灭六国、汉败项羽、唐平息安史之乱,均利用的是函谷古道。那么,汉代时出长安城宣平门向东的函谷道具体走向是什么?

1月28日,陕西省文物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推介的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参评项目“汉长安城东郊道路交通系统”,可能找到了文献记载的“函谷道”。

西安东郊陆续发现三处道路遗存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为李鑫,发掘单位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主要成员为贾蓉、崔军伟。

据介绍,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在西安东郊陆续发现了三处道路遗存(务庄道路、谢王庄遗址、东方红遗址),为研究汉长安城东郊道路交通提供了重要材料。

汉长安城东郊已发现道路.jpg

△汉长安城东郊已发现道路

谢王庄道路遗址发现5条道路遗迹

最宽的约55米,可见车辙约40条

谢王庄道路遗址位于灞河以东,西距段家村大型水上建筑(汉灞河桥遗址)约3.6公里,距汉长安城宣平门约12.5公里。考古发现道路遗迹五条,可分为上下两层,其中L1最宽,约55米,可见车辙约40条,轨距约1.2米。通过道路间叠压关系及墓葬与道路间打破关系判断,该遗址不晚于唐代,结合出土瓦片及轨距分析,其时代为汉代,汉以后应仍延续使用,至唐代废弃。谢王庄道路遗址为目前灞河东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道路遗迹,应为汉长安城连接关外的主干道,可能为文献记载的“函古道”。

谢王庄遗址总体正射影像.jpg

△谢王庄遗址总体正射影像

谢王庄道路西区航拍.jpg

△谢王庄道路西区航拍

谢王庄车辙厚度.jpg

△谢王庄车辙厚度

谢王庄车辙宽度.jpg

△谢王庄车辙宽度

谢王庄车辙轧痕.jpg

△谢王庄车辙轧痕

务庄道路发现道路遗迹两条

上层为唐代道路,下层为汉代道路

务庄道路位于灞河以东,西距灞河3.4公里。考古发现道路遗迹两条,可分为上、下两层,分别出土开元通宝和五铢钱,上层为唐代道路,下层为汉代道路。发掘区内宽约8.7米,西段发生分叉,一支持续向西,一支向西北转折。务庄道路与谢王庄道路平行,在谢王庄道路东南部,但其西北分支可与谢王庄道路相连,应是东出汉长安城主干道的分支道路。

务庄道路西部分叉.jpg

△务庄道路西部分叉

务庄道路厚度.jpg

△务庄道路厚度

务庄道路出土器物.jpg

△务庄道路出土器物

务庄道路出土汉代五铢.jpg

△务庄道路出土汉代五铢

东方红道路遗址位于灞河以西

道路宽约55米,东西长约190米,车辙分布密集

东方红道路遗址位于灞河以西,东距段家村大型水上建筑(汉灞河桥遗址)约1.5公里,西距汉长安城宣平门约7公里。东方红道路宽度约55米,东西长约190米,车辙分布密集,该遗址与其西面的汉长安城宣平门、东面的汉灞河桥遗址以及谢王庄道路遗址之间可相互贯通,是一处重要的汉代道路遗址。

东方红道路航拍.jpg

△东方红道路航拍

东方红道路出土隋代五铢钱.jpg

△东方红道路出土隋代五铢钱

东方红道路东汉五铢钱.jpg

△东方红道路东汉五铢钱

谢王庄、东方红两处道路遗址

与灞河桥、宣平门同处一条直线

考古人员认为,汉长安城大遗址工作已持续六十余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汉长安城郊的乡、亭、道路至今少有发现,此次发现的道路遗址是目前汉长安城东郊交通道路系统研究的重要突破。

谢王庄、东方红两处道路遗址规模较大,分别位于灞河东、西两岸,且与灞河桥、宣平门同处一条直线,构成包含门、桥、路的较为完善交通体系,两处道路遗址继续向东可达新丰、函谷,为汉长安城东出的主要干道。

秦汉时期皆重视都城军事防御体系的构建,且汉长安城宣平门的军事地位位于当时诸城门之首,此次发现的道路使用年代上可追溯至秦代,下可沿用至隋唐之前,其与秦驰道、汉代“函谷道”的关系密不可分,为构建秦汉帝国东部的防御系统提供了有力实证。

汉长安城东郊道路走向.jpg

△汉长安城东郊道路走向

此次道路遗址的发现既是以往大遗址考古工作的重要补充,也为汉长安城郊的考古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即密切关注汉长安城周边各类墓葬、遗址、道路的分布及内涵,完善汉长安城郊道路交通线路,总结墓葬、遗址、道路的选址规律,思考乡、亭、村落、作坊等小型遗址的特征,通过新的考古发现不断丰富和完善汉长安城汉代物质文化和内涵。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责任编辑: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