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演出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新春佳节,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代表的“国潮风”热度不减,成为节日期间一道美丽风景。市民游客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年。
秦声“易”韵传万家
西安易俗社好戏不断
“西湖山水还依旧,憔悴难对满眼秋……”大年初五(2月14日)晚,西安易俗社传承版秦腔大戏《白蛇传》在易俗社剧场精彩上演,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古香古色的百年剧场飘荡着青春气息,钟楼的钟声和着易俗社的“秦”声,让古城人民和广大游客零距离感受到千年梨园古都的文化底蕴。
“《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过大年、看大戏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所以我们这次来西安旅游,专程带着父母、孩子赶过来看一看最特色的秦腔戏,真的是太精彩了,老人也很高兴,尤其是‘水漫金山’这一场的武戏非常吸引孩子,说下次还要来看,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吧,给易俗社点赞!”从渭南到西安过年的张先生说道。
“真的太唯美了,第一次看秦腔的《白蛇传》,易俗社的演员真的很棒,唱得好、武戏也很过瘾。这是我第一次看秦腔,别有一番韵味。白天逛兵马俑、晚上看秦腔,真的是不虚此行。”来自北京的游客李女士激动地说。
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介绍,在《白蛇传》之前,从甲辰龙年大年初一(2月10日)起,西安易俗社上下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大年初一我们赶赴宝鸡岐山下基层演出,为老百姓送戏到‘家门口’,演出了《大升官》《三滴血》《双官诰》《五女拜寿》等7场大戏。与此同时,易俗社演出二队在延安、宝鸡等地为群众送上了‘折子戏专场’演出。再加上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露天戏楼每天两场的惠民演出,春节假期有时一天能有‘六开箱’。全体演职人员放弃与家人团聚,坚守一线,深入基层,就是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献上和乐融融的艺术大餐。”
据悉,截至大年初八,西安易俗社的春节演出场次已达41场,惠及观众28.5万人(次)。
西安报业全媒体 记者 孙欢
花灯吐艳映佳节
诗经里响起“欢乐集结号”
春节假期期间,一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国潮风暴”,在沣河岸边的“诗经里国风潮尚嘉年华”中席卷而来,大量市民游客置身于诗经里小镇的“新、奇、特”体验中,品味国风国潮中的新春盛景与多彩年味。
当喧闹有趣的嘉年华遇上诗经文化,梦幻的灯光掩映着古色古香的街景,数十组气势恢宏的主题花灯让人目不暇接:山海经、封神神话、诗经故事……不同传统文化的主题花灯,在光与影的交替中打造最纯粹的新春氛围感,为万千市民游客呈上一台有年味、有特色的春节文化盛宴。
舞龙表演。(受访单位供图)
花灯映佳节,国潮新演艺。记者了解到,此次“诗经里国风潮尚嘉年华”设置了众多互动板块,让市民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欢乐过年。伴随着音乐响起,舞龙舞狮表演把新一年的福气散布在小镇街区;“龙年上上签”游戏让游客在欢乐中“套”住来年的好运;惊险精彩的杂技表演为大家带来龙年第一声惊叹;欢乐相声更让笑声和喝彩声交织在一起,相映成趣。
风味小吃、网红美食、非遗手作……琳琅满目的年货集市,衬托出红红火火的节日氛围,游客边逛边吃,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春节氛围。
春节,传承了一代代人的欢声笑语和文化记忆,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适逢春节假期阖家团圆之际,诗经里小镇还特别在园区内设置了拍照打卡环节,邀请游玩的市民游客拍摄龙年的第一张全家福,在摄影师的镜头里见证温馨时刻。
西安报业全媒体 记者 孙欢
欢乐健康过龘年
武术高手尽现真功夫
2月14日,大年初五,“西安年·最中国·欢乐健康过龘年”西安武术2024春节大拜年活动在西安博物院室外广场拉开序幕。为期10天的活动是2024年西安市迎新春体育大拜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近百位古城武术名家、青少年武术选手和武术爱好者参与其中。精彩的武术展演让络绎不绝的游客纷纷驻足观赏。
活动现场。(西安报业全媒体 首席记者 李明 摄)
活动现场,我市众多武术名家、青少年武术选手和武术爱好者齐聚一堂,他们将自己最拿手的太极拳、红拳、八卦掌、翻子拳、形意拳、通背拳、佛汉拳、苗刀、醉剑等武术节目和绝技展现在舞台之上。无论是老拳师的鹤发童颜,还是青少年选手的意气风发,都极好地展现出中国武术的多样性和技巧性,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一位来自南京的游客开心地表示:“这次来西安过春节,收获了太多惊喜和感动。我明年就要退休了,特别想通过打太极拳陶冶性情、强身健体,这次回去后,一定勤加练习。”
据悉,从1月上旬到3月中旬,我市将陆续组织推出80余场以“西安年·最中国·欢乐健康过龘年”为主题的迎新春体育大拜年系列活动。除了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春节体育生活,也希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展现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都市的活力融合。
西安报业全媒体 记者 靳鹏
春节交警执勤忙
守护安全不“打烊”
甲辰龙年春节,西安各大景点人头攒动,全市日均出行车辆超过280万辆(次),公共客运总量日均超过455万人(次)。面对巨大客流、车流带来的严峻复杂形势,西安公安交警以“保安全、保畅通、保重点”为主线,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市交通路网安全、有序、畅通。
昨日,记者了解到,节日期间西安公安交警累计出动警力2万余人(次)、警车8200余辆(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5.3万余例,全市一般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全部下降。
此次春节保障中,西安公安交警除了制定各类保障和应急方案,还细化了管控措施。在大唐不夜城、钟鼓楼设置前沿指挥部,依托智慧交管平台和AI视频卡口强化路面感知,轮播显示全市28个重点区域人流量情况,全面提升重点区域交通保障信息搜集、分析研判及调度指挥效能。与此同时,西安公安交警及时发布全市26处热点景区、商圈假期出行攻略。节日期间,西安公安交警累计发布服务导引及安全提醒信息30余条、视频100余条、微博400余条,依托各级各类媒体发布实时路况信息、停车引导信息、安全提示信息共计330余条,服务保障市民游客400余万人。
西安报业全媒体 记者 张佳
文博场馆人气旺
游客古城畅享文化年
截至2月17日18点,春节假期8天全省文博单位共计接待游客733.59万人(次),同比2023年春节假期接待游客数量增长129%。其中,西安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共接待游客约214.4万人(次)。
省直文博单位方面,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游客约12.5万人(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游客约49.85万人(次);西安碑林博物馆接待游客约4.03万人(次);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接待游客约3.32万人(次);陕西考古博物馆接待游客约3.55万人(次)。
游客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参观游览。(通讯员 张天柱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明 摄)
西安市各文博开放单位共接待游客约214.4万人(次)。包含西安城墙景区约33.9万人(次)、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约51.6万人(次)、汉长安城国家遗址公园约22.9万人(次),华清宫景区约29.1万人(次),西安博物院10.8万人(次),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14.2万人(次),西安事变纪念馆3.4万人(次),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1.5万人(次),西安半坡博物馆1.4万人(次),西安市民俗博物馆0.7万人(次),陕西自然博物馆5.4万人(次),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3.7万人(次),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2.6万人(次),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1.4万人(次),西安市高家大院古典服饰博物馆1.0万人(次),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0.4万人(次),其他博物馆、纪念馆参观人数约23.3万人(次)。
西安报业全媒体 记者 张潇
科创集市趣味多
为文旅市场注入新动力
“看了总台春晚后,特地来西安感受‘山河诗长安’,没想到在这个诗经的世界里,‘二次穿越’到了未来世界!”一位游客说道。
市民游客体验下棋机器人。
春节假期,在诗经里景区,来自四川的游客李先生说:“以前只知道钛这种稀有金属是用于航空航天制造的,没想到还能做成茶具甚至是棋牌,太神奇了,我要当作伴手礼,让亲戚朋友也感受一下科技的魅力。”
李先生买到的别样伴手礼来自春节期间在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精彩上演的“原上”科技文旅年活动。在诗经里、昆明池、伏茶镇3处文旅景区,设置了秦创原科创产品展览专区,来自全省50余家秦创原企业带来的近百件科创展品精彩亮相。
在茯茶镇有一台可爱的AI下棋机器人,智能的“思考”和“行动”模式让孩子们挪不开目光。一番体验后,刘先生当即为孩子送上了新年“第一份礼物”。刘先生开心地说,“科技味的新年礼物孩子更喜欢,以后有机器人陪他下棋了。”
此次活动贴近群众生活,互动性强,并融合了陕西独有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秦创原的科创活力,了解科技融入生活、改变生活的神奇魅力。
春节期间,3个景区的展区共吸引近万人(次)参观打卡,展示的近百件科创展品受到广泛关注。科技与传统共舞,带动形成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为文旅市场注入新的动力。
文/图西安报业全媒体 记者 王佳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