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到榆考察两周年之际,米脂小米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旨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结合“国际小米年”活动,打造米脂小米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推动榆林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小米行业白皮书》和米脂小米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中、省、市、县区相关单位、小杂粮重点企业、合作社、销售平台、渠道商等齐聚北京,共同见证“米脂小米”品牌的精彩亮相。标志着米脂小米品牌在品牌化、电商化的发展道路上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为米脂小米区域公用品牌首批使用企业授权颁证,与“米脂小米”品牌强强联手。今后,榆林市域内种植的小米产品或生产加工的小米系列农特产品,经申请授权后,均可使用“米脂小米”区域公用品牌。
授牌企业代表 陕西银波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总经理 冯亚波:“我们公司作为授牌企业,公司已建成3455亩有机小米种植基地,同时实行‘订单种植’,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实行高于市场价收购,让农户和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首批授权使用企业 青创联盟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雄彪:“作为首批授权使用企业,我们将享受到品牌战略带来的巨大优势,通过与当地农户的合作,我们实现了小米的规模化种植,保证了产品的稳定供应。同时,我们注重产品的加工和包装,力求将优质的小米产品呈现给消费者。”
《小米行业白皮书》指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据了解,米脂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无定河中游,地形地貌多样,土壤类型丰富,日常时间较长,是杂粮、杂果和薯类等农作物的优生区,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天然优势。米脂以“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谷物命名的县,历来就有“小米之乡”的美誉,以境内出土的“碳化粟粒”为证,米脂小米的种植历史至少已有四千多年。1971年考古工作者在县城西南1.5公里官庄村,发掘出土了一批东汉时期画像石墓,其中一幅牛耕画像石“二牛抬杆”上面一格,雕刻出12株茁壮的“谷子”,谷柄挺直,谷穗饱满,硕长下垂,叶子条状,表现出秋天谷子成熟的丰收景象,证明在东汉时期米脂“小米”种植十分成熟。
今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国际小米年”。小米起源于中国,位列“五谷”之首,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物。小米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大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健脾胃、补肾气、清虚热等功效,熬成粥后有“代参汤”之美称,冬能暖身,夏能去暑,是治疗脾胃虚弱、气血受损、产后虚损、食欲不振的营养康复品,李时珍称其为“菜中佳品”。
榆林位于北纬38度小杂粮黄金种植带,是中国优质小米的核心产区之一。其中米脂县,以“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米脂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透亮、质优味香,在明清时期成为全国“四大贡米”之一,2016年入选全国“一县一味”老物种,是国家首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考察时,走进米脂高西沟村谷子地,称赞米脂小米“这个小米好,煮出来里面就像有层油一样,喝起来香香的,怎么也喝不够”。
近年来,榆林把小米作为现代农业“4+X”产业的重点,建基地、抓龙头、延链条,加快推进小米生产标准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品牌建设体系、专业服务体系、加工营销体系建设。目前,榆林在核心产区米脂县建成5个万亩谷子示范区、12个千亩以上高产攻关田,辐射带动榆林种植谷子近100万亩、总产量超13万吨。建成6家精深加工企业,小米加工能力突破20万吨,研发推出小米茶、小米咖啡、小米酵素、小米面膜等精深加工产品,全力打造米脂小米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
米脂县县长杨树森:“立足小米生产区位优势,走“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科技化赋能、品牌化营销”小米全产业链发展之路,打造全国优质谷种繁育基地、全国高端原米产地和西北地区最大的小米杂粮集散地。”
榆林是我国小杂粮优势产区之一,近年来,围绕小杂粮产业积极探索新路径,聚焦发展谋思路,多措并举促转型,逐步形成了以小米为主,高粱、荞麦、绿豆等小杂粮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全市小杂粮常年播种面积300万亩以上,产量35万吨,其中谷子常年播种面积80万亩左右,产量10万吨以上。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君:“持续强化小杂粮产业政策支撑,加快建设标准化基地,强化良种选育推广,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加快全产业链建设,拓宽品牌营销渠道,共建共享品牌化发展格局。推动全市小杂粮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60亿元,助力榆林小杂粮乃至陕北小杂粮迈上新台阶。”
下一步,榆林将按照集群化要求和全产业链思维,深耕小米产业,努力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全力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小米杂粮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