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85后大学生辞掉上海高薪工作 回秦岭山村养蚕做红薯粉条

2021-06-16 09:49:51 来源:西部网
石泉85后大学生辞掉上海高薪工作 回秦岭山村养蚕做红薯粉条

西部网讯 陕西安康市石泉县喜河镇盘龙村,33岁的姜德山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批蚕茧。小姜说:“今年是我第一次养蚕,春季第一批20张蚕已结成茧,一张蚕能结100多斤茧,20张蚕全部采完有2000多斤茧,今年春茧收购价格每斤24至27元。我的蚕子品质很好,刚卖了一些,一斤26块5毛,结果已超出我的预期。”小姜大学学的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13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去上海工作,工作跟所学的专业比较对口,2016年他却辞掉上海高薪工作,放弃大都市令人羡慕的生活,回到秦岭山村,踏上新农人创业之路。

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小姜就设计了许多返乡创业的方案,回来后经过考察,发现有些方案还是不太切合实际,小姜选择了一个传统的小产业,就是做红薯粉条。红薯粉条是小姜家乡的一个传统的手工产品,做红薯粉条风险低,见效快。2017年小姜收购10多万斤红薯,做出1万8千斤红薯粉条。这几年,小姜每年都要做2万斤左右红薯粉条。小姜说:“我的传统手工红薯粉条一斤能卖20来元,吃过粉条的客户,对我的粉条比较认可,不少成了回头客,说这个粉条就是他们小时候曾经吃过的那种粉条。”

家乡有不少桑园无人采桑养蚕,今年年初小姜流转了300多亩桑园,有的桑园在汉江边,有的在大山上,桑园的流转费是一亩一年300元,小姜一年要付9万多块钱的土地流转费。

帮小姜养蚕的大妈说:“咱们这儿,像那么年轻的小伙,没有人养蚕,而且人家还是名牌大学毕业,有个好工作,他却不要那份工作,回来养蚕。养蚕起早摸黑,确实太辛苦了,一般人都干不了这活。这个小伙真的是不嫌这个活累苦,他担起这个担子,确实值得人称赞。”

春季第一批养了20张蚕,第二批养了15张蚕,一季养35张蚕,在蚕桑大县石泉,这样的养蚕规模是比较大的。养完春蚕,还要养夏蚕,秋蚕,一年三季六批,小姜一共要养105张蚕。在养蚕季里,小姜每天早上都是五点多起床和请的叔叔阿姨们一起喂蚕,采桑叶,忙到晚上12点多才能睡觉。小姜请了十四五个人帮忙养蚕,付给叔叔阿姨的工资是每天100元。小姜说:“今年是我第一次养蚕,开始也不懂,叔叔阿姨们给我指导,没有他们靠我一个人是养不了蚕的。”

“我们村里的叔叔阿姨开始都反对我养蚕,他们跟我讲,养蚕特别辛苦,但是我跟他们想法不一样,我的目标是要实行工业化自动化养殖,我这次主要是进行一个科学数据的统计,蚕的生长规律、吃多少桑叶等数据都统计出来了,养蚕技术我也基本掌握,为以后的工业化养殖做好了铺垫。” 小姜说:“众人说千遍不如自己亲手干一遍,通过这次养蚕,我发现养蚕特别有趣,像这个蚕正在睡眠,这是第四眠了,睡眠时蚕头部有点发亮,身体有点肿,因为它把它的外皮给撑大,然后容易蜕皮。在睡眠之前,它会吐丝,把自己的腿固定在蚕座上、或者桑叶筋上面,等到蜕皮的时候,它身体就很容易出来。蚕从小到大它要经过4眠,要蜕4次皮,四眠一起,吃桑叶就特别厉害,春季第一批20张蚕的最高食量是一天吃掉3000多斤桑叶。一张蚕有2万8千只左右,整个生长过程要吃掉1200斤至1500斤桑叶。”

小姜养蚕特别细心,特别用心,他在为以后工业化养蚕做技术准备。小姜说:“我春季第一批20张蚕,快接近60万只,60万大军现在全部已经化成蛹了,成为真正的‘蛹士’了,像这个茧现在就可以采摘了。等蚕老了的时候把这个蚕簇放在蚕台上,蚕自己爬上去找空间吐丝做茧,每个蚕找一个小格子,蚕它挺聪明的,要是别的蚕占了,它就要重新找位置,一格只有一个蚕作茧,你看,非常均匀,看着十分漂亮。”

家门口的樱桃树是小姜父亲种下的。2016年返乡时,山上的土坯房已成危房,住不成了,小姜便找来挖掘机先把路挖通,然后把老房子给平掉了,盖了这个新房子。现在车能开到家门口。当地老乡说,没想到这个地方还能通车。

家门口就是美丽的汉江,小姜在家门口种了猕猴桃、李子等果树,还种了月季花、玫瑰花等花木,他要把家门口打造成果园、花园。

流转别人快要荒废的桑园,小姜除草施肥,让桑园重现生机。桑园的路特别不好走,小姜说已经走惯了。返乡后,小姜踏踏实实地走着每一步。

小姜说:“回农村生活,跟在上海大城市的生活比起来,我还是喜欢我们家乡的生活,虽然现在挣钱不多,没有那边的工资高,但是很踏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以后肯定会比外面强。许多同学还挺羡慕我这种田园生活。老家这几年发展挺好的,我恋家,一直在外面工作也不是个事,我有个梦想,就是在家把传统的农产业做好,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

[责任编辑: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