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数字技术有力支撑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夯实。乡村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4300亿元。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惠民服务持续深化,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有效提升,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初见成效。
西安邮电大学二级教授,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长张鸿教授认为发展数字乡村关键要落实到农民身上,使农民掌握各种技能与本领,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提高农民的收益。张教授认为建设生态宜居、生态文化的数字乡村应从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数字乡村的定义,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也是乡村振兴和数字中国的交汇点,数字乡村对生态宜居、生态文明的乡村振兴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一是数字基建,二是数字农业,三是农民数字素养,四是农村的数字治理,五是数字乡村应用场景打造,六是数字乡村示范县打造。张教授认为目前农村的新基建基础薄弱、任务比较重,农业信息化水平较底,需利用信息化技术运用在农业中,解决农业的产业化问题;通过各种培训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完善数字治理、数治监管体系,使数字技术在农村得到有效的运用;打造若干个数字农业、数字素养农民技能的应用场景;最后是建设数字乡村示范县构建成一套可学习、可模仿的数字乡村模式和体系。
三是在数字乡村建设生态宜居的路径和方向:张教授认为要抓好三个融合、把握三个方向、突出三个重点。三个融合是三产融合、城乡融合、数实融合。三个方向是:数字乡村、数字农业、数商兴农,三个重点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张教授认为农业不是单纯一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融合深度,需要通过三产融合来解决农业问题;城乡融合重中之重是县域建设,不是一个村一镇的建设;数实融合是数字技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实体经济相融合。通过三个融合保障乡村振兴生态家居的条件实现。
张教授认为数字乡村建设是如何利用低成本、少投入构建绿色生态的美丽乡村。数商兴农要落到农民身上,通过一系列的服务业来提高农民的数字素养和各种技能,提高农民的收入。张教授认为目前大的电商平台不一定适应农产品的销售,平台不是越大越好,而应通过网络化构建适宜农产品发展的专业平台,农产品网络平台建设因地制宜。张教授提出农产品销售是有半径的,不要指望把农产品卖到全世界,这样可能会增加农产品销售成本,而要把农产品通过适宜的平台送到适宜的消费手里,帮助农民获取收益最大化。目前农村的数字化建设条件比较薄弱,数据要素不全,数据利用分析处理不够,下一步要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数据集中管理和处理,通过对农村农业数字化数据集中处理来为农业变现。
四是数商兴农的建设内容,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电子商务构建一套体系工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在产业上,农业的产业是多种多样的,智慧农业一定要解决数字要素,种什么,种多少,卖到哪儿?2构建县域为主体的若干个商业网点体系,冷链体系,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问题。3.让农民参与城市生活,在农村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最后张教授提出数字乡村要高质量发展,要在农产品的品牌、特色、农产品监管上下功夫;农产品要有数字身份证,数字编码,使农产品向工业品过渡;数字乡村最终重点放在农民身上,保证农民的利益,给农民带来足够的利润。
张教授从数字乡村的定义和基本内容,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和方向,数商兴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张教授提到数字乡村建设是新经济建设内容,也是创新经济建设内容,更是一个融合经济建设内容,我们需要化大力度做好文章。第一个一百年解决贫困问题,第二个一百年解决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发展过程靠的是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又是乡村振兴建设的战略方向,更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两者都抓好了农村的生态宜居、生态文化就能实现,张教授的观点深入浅出,用数字乡村建设生态宜居、生态文化的乡村提供了重要方向和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