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在京举办“艺览 2024——首届中国剧院精品剧目发布”活动,这是总台首次将视角切入中国剧院,首次将剧院、剧目的主创人员推向前台。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推介的15台中国剧院精品好剧中,由西安演艺集团・西安歌舞剧院(以下简称西演・西安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门》名列其中,将舞台之上的长安风华、大唐风貌尽绽人前,这也是陕西省唯一入列本次推介的艺术剧目。
创新鲜明 演绎“美如画卷、人间惊鸿”的唐长安
东方演艺集团的舞剧 《只此青绿》、浙江演艺集团音乐剧《南孔》、北京演艺集团《五星出东方》、上海大剧院的昆曲《浮生六记》……看剧院之盛,品剧目之美,在“艺览 2024——首届中国剧院精品剧目发布”活动中,来自全国名团的15部优秀作品荟萃一堂。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本次活动围绕“春夏秋冬”四个篇章展开,西安歌舞剧院的舞剧《门》在寓意万象更新,百花齐放的“春之篇”中被隆重推介,此篇章的推介剧目,均呈现出创新鲜明且类型多样的创作特点。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大唐长安。但与其他大唐题材的剧目不同,来自西安的舞剧《门》将视野对准了长安108坊里的小人物。从开篇展示普通妇女劳作的《捣练图》,到长安坊间普通人物间的感情故事,整部舞剧接地气而不流俗,精致且让人共情,可谓“美如画卷、人间惊鸿”。
“《门》的每个章节,都是一个唐长安‘门’里的故事,我们通过艺术手法上的创新,用舞剧‘演坊间人,说巷中事,抒家国情’。”《门》的总导演易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归纳《门》的独特创新之处,“比如在艺术风格上,胡杨饰演的《崇仁坊・狂生》一节中的人物狂生,是唐代所有文人骚客的缩影,狂生饮酒作诗,酒后分身重影泼酒成画,画中的山水亦是胸中的豪情壮志。这一段落中虽不见诗词,但是泼墨呈现出舞台极致的色彩对比,表现出‘留白’的艺术效果,为观众留足了想象的空间。说到底,这出戏是给当代人看的,演员在舞台上并不炫技,而是倾心倾力地引导今人与古人的心灵碰撞,我们希望《门》带来的美,是意象丰盈的,是可以引发人生感悟和思考的。”
西安制造 以精品不断树舞台标杆
作为近年西安文艺生产结出的众多“硕果”之一,《门》在创作过程中先后被列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陕西省艺术创作资助项目、陕西省重点剧目创作计划、西安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及曲江新区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事实上,从讲述丝路故事,到展现大唐烟火,近年来,西安演艺集团在《门》之外,还扎根古都西安的文化厚土,深挖本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推出了舞剧《传丝公主》、话剧《路遥》《柳青》、儿童剧《遇见星海》《二十四个奶奶》、豫剧《秦豫情》、秦腔《易俗社》《陕北往事》、杂技剧《第三战队》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舞台精品,它们频频火爆“出圈”,在全国巡演中彰显陕剧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抓精品,抓经营,出人才,出效益’,这不仅是西安歌舞剧院2024年的关键词,也是西演一直以来的经营理念。”西安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西安歌舞剧院总经理赵鹏在受访时表示,文艺院团的立身之本就是作品,如果没有叫得响的作品,那这个院团就不可能有生命力,“如何出精品?关键在创新。时代在不停地向前发展,观众的文化素养、审美、理解能力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要想做一个跨时代的作品,必须敢于勇破藩篱。舞剧《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是我们最擅长的唐文化题材,但找到了一个之前没人关注的切入点 —— 唐朝市井文化,着眼于小人物的描写和刻画,着手于对唐朝烟火气的塑造,借用了影视、戏剧等手法丰富了情绪的表达,可以说是对舞台艺术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一次生动实践。”
赵鹏表示,好作品只是第一步,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好作品演起来、传下去、留得住,“在未来,西安演艺集团将继续深耕本土舞台实践的创作与创新,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吸取养分,植根现实生活的创作土壤,以精品不断树舞台标杆,将更多彰显时代精神,讲述中国故事的好作品,奉献给观众,奉献给世界。”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欢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尚洪涛 实习生 刘思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