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高永宁、刘军利、成永涛3名陕籍厨师组成的“厨师团”逆行武汉,服务正在武汉第九医院支援的首批驰援湖北的137名陕西医疗队员,保证他们吃饱、吃好,以更好的状态继续奋战在战疫一线。
“干好分内事就是为‘抗疫’贡献”
3月3日上午8时许,华商报记者电话连线了“厨师团”团长高永宁,他边准备午餐食材边接受采访。尽管医护人员是一日三餐,但因分批轮流就餐,厨师们一天要忙六餐,从凌晨5时一直到晚9点左右。
团长高永宁说,疫情发生后一直有为一线医护人员做餐饭的想法。“我是厨师,别的事儿做不了,但给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制作营养美味的佳肴我们还是有能力的。”高永宁说,“干好分内事就是为‘抗疫’贡献,这一点我们三人想法一致。”
2月24日,陕西省餐饮业商会接到武汉市青山区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发来的“请求支持陕西医疗支援队后勤保障工作的函”并向社会发出征集厨师倡议,3人第一时间自告奋勇报名。
简单准备后,2月28日上午9时左右,全副武装的三人载着本地爱心企业捐赠的价值30万元的各类陕西特色小吃“上路”,星夜兼程当晚9时许后抵达。
“高速上车很少,陕西境内基本时一路畅通。但到武汉境内,因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关卡查验很严,尽管拿着印有车辆、人员信息,盖着青山区政府红戳的通行函,但仍需要人来接。当天孝感下着暴雨之后一路都有雨,武汉也下着。”高永宁说。
长勺把儿当擀面杖 玻璃板上铺油纸当案板
2月29日,到达第二天的凌晨5点,厨师团正式开始工作。
“我们入住的酒店距医疗队员的约3公里,第一批医护人员约6:50开始早餐,因此我们必须在5点左右抵达他们入住酒店的厨房开始准备工作。”高永宁说,“不过29日,虽然我们按时到了,但因原材料、厨房条件限制,只供了午餐、晚餐。”
据华商报记者了解,首批驰援武汉的陕西医疗队员入住的酒店以客房为主,厨房很小,且因南北饮食差异,厨房用具截然不同。
“酒店没有擀面杖,当地商铺也基本都是关门状态,无奈下我们想到用‘长勺把儿’当擀面杖,试了试,手感还行。另外,当地厨房也没有木案板,我们只好用油纸铺在玻璃面板上解决揉面问题,还有压面机、电饼铛等也都在我们抵达后才开始准备。”高永宁说。
据华商报记者了解,2月29日起,厨师团先后给医护人员奉上炸油饼、酱香饼、葱花饼等各类面食,还制作了醋粉、小揪面、臊子面、拉条子等老陕特色面食。3月4日的早餐是葱花饼,午餐是从家乡带的半成品擀面皮。
“因为管控严,武汉当地物资的运送比较慢,我们主要还是在从陕西带来的半成品食材上做文章。从我们来后,酒店提供的米饭不再受医护人员待见。酒店工作人员也惊呼‘一顿饭用50斤面粉,这都够我们武汉一家吃两年了’。”高永宁笑说,也让南方人见识到北方人怎样吃面的。
“得到医护人员认可 这趟武汉之行就值得”
不过,令“厨师团”们最开心的事儿还是看到医护人员们看到家乡美食时眼中流露的欣喜。
“打饭时,大家都戴着口罩,且出于降低交叉感染的考虑,打饭时也严格限制,每次只能四五人进入饭堂打饭,不允许堂食只能带回房间吃。尽管这样,每次都有热心的医护人员冲我们竖起大拇指,还有人在离开一段距离后冲我们说,‘谢谢你们!’更有年轻一点的医护人员打饭时,在远处对我们喊:“我先不减肥了,打饭时当我是个男子汉啊!” 说起这些时,华商报记者能听出高永宁声音里的喜悦。
他说:“是的,但凡有医护人员认可,我心里就像流过一阵暖流,觉得我扔下孩子、爱人跑到武汉来完成我的责任,有了认可我只当我责任完成!”
高永宁还说:“尽管武汉的街头至今仍冷冷清清,但身临其境感受国家从上到下全面又细致的部署,看到如此多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每一个认真测温消毒的保安、每一个戴着口罩出门的市民……每一位认真履行责任的人都让我觉得战疫必胜!”
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