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京东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京东Non-GAAP净利润达33亿元,实现连续13个季度的盈利,GAAP净利润高达73亿元,各项盈利表现均创下了自2014年上市以来的最高纪录。净收入高于市场预期,同比增长44%,达124亿元。
而同样令人瞩目的一组数据,则是截至2019年3月31日,京东共有超过17.9万名正式员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约1.6万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Q1是电商业务的淡季,却比电商业务旺季的2018年Q4增长了超过1000人,充分体现了京东人力体系稳健增长的信心。
人力结构优化提升 ≠ 裁员瘦身求生
京东员工数量的变化之所以引入关注,是因为近期针对京东人力调整的传言一直不绝于耳,诸如“京东大面积裁员”、“每天400人排队离职”、“计划裁员1.2万人”等等,而在京东人力体系稳健增长的数据面前,这些谣言自然不攻而破。
实际上,当互联网企业纷纷深陷“裁员”风波时,京东在保持正常人员流动的同时,还在积极扩大就业。早前,京东就已宣布2019年将扩招1.5万个岗位,仅2019届大学应届毕业生签约人数就超过1300人。
过去15年以来,京东的体量增长了17万倍,每年保持着超过150%的平均增速。京东的超高速发展源于中国互联网不断膨胀的人口红利,源于京东所坚持的战略和赛道。高速奔跑的势能会掩盖很多问题,当互联网人口红利触顶,当经济增速放缓时,“跨越式成长的代价”就开始显现。
对于公司高速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刘强东有着清醒的认识:“人员急剧膨胀,发号施令的人愈来愈多,干活的人愈来愈少,混日子的人更是快速增多!这样下去,京东注定没有希望!公司只会逐渐被市场无情淘汰!”
公司内部管理和文化的松懈,员工价值观的淡化,拼搏精神的减弱……“如果放任、容忍这些现象,将是对绝大部分员工的不负责任。如果说现在京东有些措施不人性,那对懒惰、懈怠听之任之,则是对更多员工的不人性。”
京东近18万员工的背后是近18万个家庭,京东还有20多万商家合作伙伴,还有超过1000万间接带动的从业人员……京东的健康发展与这个庞大群体的利益息息相关。“可能目前的组织架构调整和管理举措动了某些人的蛋糕,但这才是对更多人负责。”
在对利弊做了深入的思考之后,京东推动的变革是快速而坚决的。京东的人力结构调整正是着眼于企业的战略变革,而不是“甩包袱式”的裁员瘦身。在这一变革中,敢于拼搏、勇于担当的员工获得了更大的发展舞台、更好的薪酬待遇、更快的晋升通道,企业也在这种优化升级中激发组织活力。吐故纳新、强身健体,这或许是企业保持组织战斗力的不二选择。
勇于变革的企业才能成为“中流砥柱”
2019年初,京东就明确了“小集团、大业务”的治理结构,即集团总部的职能从管理型转变为战略型,将运营职能下沉,决策前置,总部只是作为一个支持平台,更加关注协同发展、提供各种数字化管理。
与“小集团、大业务”相配套的则是Big Boss管理新模式,简言之就是将决策权下沉,让一线管理人员成为真正的“老板”,拥有决策权,可以根据业务一线瞬息万变的竞争态势,快速做出反应,并拥有与决策权相匹配的资源支持与业绩考核。
京东所推动的转型,正在深刻改变组织架构与决策逻辑。京东集团旗下子集团将得到充分授权,业务板块升级为独立的作战军团,更多能力封装到业务板块中,使业务单元更加专注于自身的经营,让业务单元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取得业务发展的胜利。
与战略转型相匹配的是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京东全力践行“有能者上,有力者为”的人才任用机制,致力于打造一群有担当懂经营的人才,对极具价值贡献和快速成长的优秀人才给予足够的回报与认可;同时,年轻人已成为京东发展的生力军,近4成员工是90后,近9成的管理者是80后甚至90后,京东将继续大胆破格任用价值观正、能力卓越的双高人才,培养足够多的年轻人成为未来的领导者,持续激发组织活力。
在推动变革的过程中,刘强东念念不忘的,仍是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这一初心。过去十几年,京东坚持建立自营体系、自建物流,解决了正品行货、社会物流等难题。而这一次的变革,京东正是要回顾初心,破除形式主义、大企业病,让企业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回顾到以创造价值为导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始终保持着危机意识,京东能够拿出壮士断腕的气魄,自我诊断、主动治疗,让创业精神重新深入每一名员工的血液。这让人们相信,那个敢打敢拼、一切以客户体验为准绳的京东又回来了。而这可能也是中国大型民营企业治愈大企业病的一条有效路径。
“天上掉不下馅饼,我们只有拼搏奋进!才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从在中关村站三尺柜台,到非典后走向电商,从自建物流到走向多业务军团化体系,对于自己锁定的目标,京东从来没有妥协过。京东Q1财报的鲜亮数据让我们看到,京东值得让人对其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