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张艳芳)到2025年,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七大功能组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开通都市圈高速连接路段ETC包年业务,优化增设西安咸阳公交线路;支持三甲医院异地设置医疗机构,谋划建设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凌医院、西京医院或交大一附院华州分院等项目……11月30日,西安市政府发布了《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据了解,为促进西安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共同制定了此行动计划。
到2025年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根据计划,到2025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和竞争力显著增强,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周边城镇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建成网络化、多层次、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都市圈1小时通勤。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全面建成,承担实施一批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2%以上。
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北跨发展,将渭北区域和渭河两岸打造成为交通高效便捷、生态宜居宜业、功能配套齐全、充满创新活力的产城融合现代新城和新型城镇化的西安典范。推进都市圈核心区与周边区域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建设都市圈七大功能组团
建设都市圈七大功能组团:富平阎良组团建设国际一流的航空产业新城,打造西安—渭南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西安经开区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三原高新区协同发展、一体布局;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构建“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航空全产业链,共同建设现代化航空新城;临渭华州组团建设高新技术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城市新区,打造全国首个“银发友好型”城市组团等,创建跨行政区域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区、文化旅游品质提升区;耀州组团创建铜川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全省先进制造高地和科创转化高地;杨凌武功周至组团加快建设国家旱区种业科研创新基地和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参与“科技创新2030—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带动武功和周至种业、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发展;乾县礼泉组团持续强化产业载体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礼泉融入咸阳主城区发展,主动承接西安、咸阳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
加快“四市一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
研究编制西安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启动编制西安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发展规划。加快西延、西十、西康等高速铁路建设,启动研究西渭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推动西银高铁礼泉南站、西十高铁蓝田站、西延高铁富平南站和铜川站、高铁西安东站等铁路枢纽建设。加快西安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建成西安地铁8号线、10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推进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研究,加快西安与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西咸新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促进多层次轨道网络融合。将西户铁路提升改造项目打造成陕西省首条市域(郊)铁路改造示范项目。
加快实施鄠邑经周至至眉县、马家堡至泾阳、S05高新至鄠邑高速复合通道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启动G9908西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开展西阎快速路、G312陈家岩至磨子段、G310周至县城至青化段、G211东江渡至沣峪口公路等都市圈快速路及过境干线公路改造提升项目前期工作等,推动形成都市圈高效公路网。
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推动通用机场多点布局,高标准建设蓝田通用机场,加快推进富平通用机场、华山机场前期工作与规划建设,建设彬州新民通用机场,打造以西安都市圈为核心的国家区域性通航服务网络。
全面推行都市圈联网售票一网通和交通一卡通
加密优化城际班线交通连接,建立毗邻地区公共交通跨市运营管理机制。联合制定西安都市圈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管理办法,开通都市圈高速连接路段ETC包年业务,优化增设西安咸阳公交线路。全面推行都市圈联网售票一网通和交通一卡通。
推进咸阳长庆石化氢能源项目、渭南和铜川等热电厂长距离供热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大唐渭南热电厂运煤铁路专线前期工作。推进西安液化天然气(LNG)应急储备调峰、天然气高压外环工程建设,启动都市圈高压管道、关中环线第三门站建设,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鼓励西安、咸阳、渭南、铜川、西咸新区等都市圈空间资源丰富地区开展氢能利用试点。
推动建立都市圈内教育集团、学校联盟
鼓励“四市一区”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在总窗口建设交叉研究平台、科技创新基地、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和综合性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加快在咸阳、渭南、铜川、杨凌示范区布局建设数据分中心,建立“一主四副”大数据平台共建共享机制。
推动建立都市圈内教育集团、学校联盟,引导有条件的学校在都市圈内开办分校,推进校长、骨干教师跨市交流。推动铜川建设公办大学或引进省属本科院校分校区落地建设。推动都市圈内高等学校开展联合办学,深化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等方面的合作,共建共用院校科研实验室、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和实训基地。
探索实施西安都市圈内城乡居民户口通迁政策
实施都市圈政务联通互认工程,梳理公布都市圈通办事项清单,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实现都市圈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实现更多都市圈通办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
以建立国家和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重点,在都市圈布局建设临床医学中心或分中心,支持铜川建设省级中医特色医院项目。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都市圈内开展双向转诊合作,支持三甲医院异地设置医疗机构,谋划建设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凌医院、西京医院或交大一附院华州分院等项目。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迁移政策,探索实施西安都市圈内城乡居民户口通迁政策。完善西安市落户政策,其他城市和建制镇全面放宽落户限制。西咸新区探索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吸引中心城区人口向西咸新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