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兴国:西安有优势发展“硬科技”

2017-10-31 17:32:27 来源:中国网

 

图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兴国。

中国网讯 (徐蕴峰)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即将于11月7日至8日召开,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是主要议题之一。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兴国是“感受经济学”创始人,对科技创新也颇有研究。日前,李兴国教授应邀做客“云媒中国”新媒体平台《硬科技会客厅》接受专访,他的创新观点和“风筝效应”等理念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科技创新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李兴国说,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社会,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法实现我们的梦想。中国四大发明等发明创新使人类社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今天的网络更是实现了“地球村”。

“每一次科技的创新突破都使人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得到增加。但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发现不了新能源,旧的就不够用了。比如,水稻革新的原因是因为亩产量不够吃了,高铁的创新是因为原来的铁路运输速度已经无法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李兴国说。

创新不能急功近利,李兴国也指出,所谓创新,是指创造的最高层次,创新是前所未有的、是质变,而创造的累计、叠加则相对容易。全民创新要求我们必须有思想准备,这是非常艰难的过程,是一场长期的战役,像地质科学、农业科学,都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有关键性的新突破。

科技创新要遵守“风筝效应”

如何创新?根本点是发现问题、满足需求。创新的第一大敌是思维定式,发现问题是创新之父,满足需求是创新之母。李兴国认为,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创新所提供的发现或产品就会有市场、有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这样的创新是脚踏实地、与人为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创新。

在李兴国看来,科技的发展以人的感受为根本出发点。为什么有些创新不成功?就是因为它脱离了人的需求。创新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具体感受为本,以人们的需求为研究对象。李兴国用“风筝效应”来形象地比喻这一点。“科学家的天马行空如同风筝飞上天,风筝的线连接着人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以人为本、避免人的异化,科技发展、经济学、营销学都要避免异化。科技创新要遵守‘风筝效应’,有了这根风筝线,无论思想到哪儿去最终都要回来落到人的感受上,创新要围绕着人的感受进行。”

“科学是非常理性和严谨的,但是脱离了人不行。”李兴国说,很多科技研究出来了,但最终不能为人所用,造成很大的浪费。“如果我们把握住了以人为本,为了人的生理的、心理的需求而创新,风筝飞得再高,也跑不了。创新再多,只要以人为本,就会有市场、有回报,企业和科技研究项目本身也能得到发展。”李兴国说。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李兴国认为,根据目前的国情,所需要的科技人才应该是具备人文知识的科技人才,科技要有哲学逻辑的思维和人文艺术的支撑。

李兴国举例说,哈佛大学要求学生完成至少16个艺术类的学分,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接受真善美的教育。这种有文化素养的科学家,有来自历史的积淀,有不需提醒的自觉,这种植根于内心的修养,使得这些科学家在进行科学创新的时候是有根的。

李兴国还说,在科技人才的管理上,要尊重人才,特殊人才特殊对待。为科技研究者在制度上减少一些环节,让他们能够心情舒畅地、心无旁鹜地一心扑在自己的科技创新上。

近几年,西安在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上成绩显著,科技资源优势稳居全国前列。“十三五”期间,陕西各类科研机构达到1176家,各类高等院校116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入网仪器设备总量超过8000套;在陕两院院士64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7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32人。陕西省的绝大部分科技资源都聚集在西安区域。

“对于西安发展硬科技,我认为是有优势的。西安的城市体量够大,在西安召开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将很有吸引力。作为古都,西安的人文优势也对科学家具有吸引力。在这样的基础和背景下打造‘硬科技之都’,将对西安的发展变革产生重大影响。”李兴国说。

[责任编辑: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