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绪榜: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成就科技强国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徐蕴峰)当前,数字经济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大力发展比高科技还要更高精尖的硬科技成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必然选择。
11月7日至8日,在“硬科技”概念的诞生地西安,“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即将拉开帷幕。大会以“硬科技改变世界,硬科技引领未来,硬科技发展西安”为主题,围绕“硬科技八路军”等重点领域,举办开幕式、全球硬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全球硬科技产业化高峰论坛、多场分论坛及系列活动,旨在搭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共享平台,汇聚全球顶尖的硬科技成果及人才,打造中国的硬科技品牌名片。
在数字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芯片制造无疑是众多国家竞相抢滩的硬科技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771所研究员沈绪榜应邀做客“云媒中国”新媒体平台《硬科技会客厅》,讲述他为自主研发中国芯片计算机技术奋斗一生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771所研究员沈绪榜做客“云媒中国”新媒体平台《硬科技会客厅》
在沈绪榜身上有众多头衔:计算机设计专家、中国芯片计算机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今年1月14日,中国计算机学会又将终身成就奖授予沈绪榜。这个奖项不仅是对沈绪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的肯定,更是对他50多年来矢志不渝地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中国芯片计算机技术这一坚定选择的褒奖。
中国芯片计算机技术是在“两弹一星”战略任务的牵引下起步的。20世纪50年代末,沈绪榜院士参加“两弹一星”专用微计算机研制,先后设计了我国第一台小规模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箭载计算机,提出了多重积分误差校正新方法、箭载增量计算机新体系结构、火箭控制系统计算机测试方法,取得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在此后50多年,沈绪榜院士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国产化芯片计算机道路,为实现自主可控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
70年代,为打破国外的禁运封锁,沈绪榜院士率先开展涵盖计算机指令集合、体系结构、逻辑设计方案,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集成电路和微计算机研究,成功研制出大规模集成电路16位微计算机,实现了中国芯片计算机的历史性突破,与当时的国际计算机发展水平并驾齐驱。
80年代末期,沈绪榜院士开始主持设计和研究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定点和浮点32位RISC微处理器芯片、每秒3.2亿次MPP系统级芯片与MPP计算机。沈绪榜院士主持研制出了具有4096个(64×64)个处理元PE阵列MPP计算机,使国产CMOS芯片设计从处理器芯片提升到系统级芯片设计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近10年来,沈绪榜院士致力于计算机应用编程语言、设计体系结构和系统级芯片实现技术的创新性研究,将计算机时空计算自然统一,期待圆一个中国计算机系统级芯片自行设计之梦。
除了科研成果等身,沈绪榜院士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投入计算机人才培养中,被西安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聘为教授,共培养50多位博士研究生和60多位硕士研究生,为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八十多岁的沈绪榜院士仍然奋战在工作一线,不断学习新知识,为我国计算机技术实现自行设计再谱新篇。
毕生的研究历程让沈绪榜院士深感只有科技发达,国家才会强大。他感慨道:只有芯片全部是自主创新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是名符其实的中国芯片计算机,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才能做到核心在手、自主可控,才能保证和促进航天事业和微电子事业的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