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怀揣着“加快世界向可持续能源转变”使命的美国造车新势力品牌--特斯拉正处于企业的危难时刻,常年的亏损和负债把特斯拉逼到了绝境。同年7月10日,已经走投无路的特斯拉终于找到了救命稻草,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至此,特斯拉不仅成功起死回生,更是拉开了国产化的帷幕。
作为第一家在中国独资建厂的外国车企,特斯拉在此后的两年里展现出了惊人的速度和竞争力,仅用短短1年时间厂房就建设完毕,2020年1月就实现了国产Model 3车型的交付,并且同步开启了Model Y车型的国产。而且又在短短1年后,国产Model Y正式上市,一夜间订单破10万。在特斯拉火爆的背后不禁令人发问,为什么中国要如此大力扶持一家美国新势力?在特斯拉的强势下,未来中国电动车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呢?
虽然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2019年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销量占到了全球的51.5%,远超第二名整个欧洲市场的26.9%。但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依旧不够成熟,尤其是早年间的中国新能源车,冒出了很多我们听都没听过的新品牌,再加上部分传统品牌疯狂“油改电”,大家一起都在集体骗补,只有比亚迪等少数品牌在认真造车。而特斯拉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品牌,如果能实现国产化,势必会把更加先进的技术、制造工艺,更高标准的供应链体系一起带到中国。
这就好比2011年苹果宣布在中国代工,随后10年间将立讯精密(连接器制造商)、歌尔股份(声学器件制造商)、欧菲光(摄像头模组制造商)等诸多中国企业推至了全球消费电子制造业的龙头位置。加速了国内手机供应链产业升级和完善的同时,技术和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核心元器件的技术也具备了足够的竞争力。
例如苹果产业链龙头之一的立讯精密,在与苹果深度绑定的这10年间,营收翻了60倍,净利润翻了47倍,市值更是达到了4000亿,甚至超越了富士康在A股上市公司--工业富联的3000多亿!
如此完善的供应链产业,使国产手机品牌迎来了发展的最佳契机,华为、小米、OPPO、vivo、一加等国产手机品牌,才得以整合并利用供应链的制造和技术优势迅速崛起。
国产特斯拉供应商
对特斯拉来说亦是如此。特斯拉在华建厂,也会带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到时候中国将不再是单纯的组装厂,而是掌控着全世界最大的电池、电机、零配件、组装等核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而且很关键的是,如果中国不将特斯拉的供应链握在自己手里,那这个供应链恐怕不是向下流到印度、越南,就是重回传统汽车制造业强国日本或者欧美国家了,这肯定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此外,制造业还存在“滚雪球”式的连锁反应。即体量越大,越能将成本做的越低,成本越低,营收就会更多,营收更多,才有更多的资本投入研发,继续保持技术领先,进而保持全方位的优势。所以,这次将特斯拉的供应链留在中国,无疑会让中国的电动车产业链占有“滚雪球”的先发优势,更能在未来让中国制造商站稳全球电动车产业链的第一梯队。而有了第一梯队的产业链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更多世界级电动车品牌的难度将大大降低。说句难听的话,就算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因为经营问题倒闭,但只要中国这片电动车的土壤足够肥沃,那孕育出新的电动车企业只是分分钟的事。
目前国产特斯拉已拥有156家中国供应商,其中上市公司就多达124家,2019年总营收高达1.29万亿。在特斯拉的带动下,这些中国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再融资将容易很多。而将这些资本市场的红利再次投入企业经营和技术研发,同样还能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由此可见,实体产业链能力升级加上资本市场推波助澜,才是特斯拉带来的真正经济效益。
至于为何上海政府对推进特斯拉国产这件事如此积极,在这里我举一个上汽大众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2016年上海嘉定区总税收达到了802亿元,而其中16家汽车产业公司贡献了242亿元,占比超过30%。这其中,位于嘉定区的上汽大众一家就贡献了191亿元的税收,不仅占到了汽车产业税收的79%,更是拉动了周边80%的人加入进了汽车行业。因此,上海选择让特斯拉落户临港区,肯定也是想继续复制上汽大众的奇迹,把临港区盘活。
特斯拉在中国大量招聘
除了经济效益外,特斯拉作为全世界新能源车企的标杆,在华建厂自然会从国内大量招聘。通过上图就能看出,特斯拉目前正在大量招聘软件、动力、电子、材料、车辆、设计等领域的工程师人才。要知道的是,目前中国可是全世界工程师人才数量最多的国家。特斯拉的到来不仅缓解了当下严峻的就业压力,同时还能为中国培养出更精尖的工程师人才,而这些红利的意义可一点不小于特斯拉单一品牌带来的收益。
当年苹果选择在中国生产,就是看中了中国强大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而帮助其实现了2亿台的年产能。而对于中国来说,苹果不仅带动了数百家供应链的蓬勃发展,更带来了超过500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大力支持特斯拉入驻,除了技术、产业、人才的规划以外,还能直接展现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开放姿态,这在此前中美贸易战时期的意义是尤为重大的。当美国在用各种手段限制、阻挠中国企业时,中国却将当时已经在美国陷入泥潭的特斯拉救了上来,并像“亲妈”一样抚育这个“洋娃娃”,中国展现的这种开放、友好态度,全球企业有目共睹,这对于吸引逐利的外国投资有着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国产化率越高,中国政府对于特斯拉的掌控能力也就越强。如今特斯拉上海工厂扮演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用来满足中国市场的工厂了,而是作为特斯拉的全球工厂,将一部分中国制造的特斯拉出口到欧洲乃至全球市场。在这种前提下,特斯拉也会愈发被中国所掌控。手握美国最核心的汽车品牌,相当于增加了中国在中美贸易之间的筹码。
上海大力扶持特斯拉,自然不会不给自己留后手,这其中就涉及到了特斯拉和上海政府的一个“对赌协议”。协议的内容大概为:上海给特斯拉仅3.9%的超低贷款利息,以及仅十分之一的土地价格,帮助特斯拉在上海建厂。但条件是特斯拉从2023年起需要保证每年的纳税额达到22.3亿,而且五年内的新增投资要在140.8亿以上,否则土地将被收回。以2019年上海企业税收3745亿元的数字来看,特斯拉每年22.3亿元的纳税真的不算多,但就像我们上文提到的那样,上海看中的是特斯拉带来的整个产业链进步。
对于特斯拉来说,低息贷款和低价土地解决了工厂建设对于钱和土地最根本的需求。特斯拉为了完成对赌协议,势必会加速车型的本土化率,并不断下调售价,从而提高销量。此外,特斯拉在中国建厂,生产线生产成本比美国降低了65%,加上本土化零件带来的成本降低,以国产Model Y车型为例,指导价33.99万的版本,实际生产成本只有23.8万元,利润超过10万元,毛利率更是高达29.4%,远高于汽车行业平均的8-10%。所以特斯拉看似疯狂降价的背后,依旧拥有着大量的利润空间。
特斯拉市值已突破8000亿美金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建厂之前,特斯拉几乎是一个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新势力”品牌,常年亏损,且市值仅有200亿美元左右。但是在中国建厂之后,特斯拉不仅实现了扭亏为盈,市值更是翻了几十倍突破8000亿美元,马斯克也借此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宝座。对比之下,特斯拉每年给上海政府缴纳的22.3亿人民币税费,根本不值一提。
而对于上海政府来说,让特斯拉驻扎,也成功获得了想要的税收和后续投资。特斯拉的火爆也能帮助上海实现带动产业链发展的目的。换句话说,特斯拉卖的越好,上海政府收的税就越多,吸引到的其它产业链投资就越多,赚的钱就会更多。因此,对于上海来说,无论是对赌协议,还是扶持特斯拉建厂,都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鲶鱼效应”这个词汇,指的是在小鱼群中放入鲶鱼,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在企业管理中,鲶鱼效应是指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并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前几年中国盛产的电动工业垃圾
相比过去10年间,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一片乱象以及各种骗补的“工业垃圾”,特斯拉低价杀入市场后,已经对国内的新能源车格局进行了重新洗牌。同时,像是蔚来、小鹏、比亚迪这种有明确竞争关系的品牌,也均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从短期来看,特斯拉势必会抢占国产品牌的市场。尤其是考虑到目前国内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其实大多都是被政策所逼,再加上新能源牌照发放数量有限,所以目前新能源车的市场增量空间基本是定量且少量的。而特斯拉在这时的强势入场,只会加剧国内新能源品牌的寒冬。此时,如果那些被资本市场催生的产物,不能通过错位竞争击中消费者的痛点,那恐怕大概率是等不到暖春到来了。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特斯拉本土化率逐步逼近100%,届时特斯拉将会变成一台性价比极高、且挂着美国车标的纯国产电动车。这也就意味着特斯拉将完全具备与自主品牌同价位竞争的资本。对比之下,现在的合资品牌依然采用合资企业+经销商4S店的模式,中间涉及到的利润分成非常复杂,各个环节需要谋取的利润也更多。而特斯拉独资+直营的简单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利润分配,进而大幅降低车辆的售价。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凭借品牌影响力方面的优势,或将彻底蚕食掉中国品牌电动车的市场。换句话说,如今的特斯拉Model Y已经比蔚来ES6更便宜了,如果未来Model Y下降到跟比亚迪唐一个价位,还会有多少真实消费者愿意掏自己的钱购买比亚迪呢?
这并非空穴来风,最近就有消息表示特斯拉将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一款“中国特供车”,定位比Model 3更低,预计是一台两厢掀背车型,价格有望杀入15万大关,这摆明了是要把刀直接架在比亚迪、广汽、吉利等新能源车型的脖子上!这样一来,中国电动车品牌又将被迫走上低端化以及差异化的品牌路线,只能在主流市场躲着特斯拉走......
更重要的是,由于目前电池占据了电动车成本的大头,所以如果特斯拉继续向下侵占低价市场,那国产品牌真是连让步的余地都没有了!以宁德时代为例,他们的电池包价格大约为940元/kWh,按照未来一台车能基本满足通勤需求的75kWh电池包容量计算,光是电池成本就达到了7万块!那请问,当特斯拉杀到15万时,中国电动车品牌又该如何应对呢?
也许有人会反驳,苹果在中国建立工厂后,咱们的中国品牌手机不是照样过得顺风顺水吗?可事实上,中国品牌手机还能活的不错,是因为苹果手机跟它们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线和定位。虽然苹果手机和国产手机都是在国内组装,甚至很多零部件供应商都是相同的,但由于苹果使用的是自己研发的芯片、自己的iOS系统,拥有一套独立运作的生态,再加上始终坚持中、高端的定位,所以必然是很难做到大而全的,这也就给安卓手机留下了很大一片市场。
但回归到企业的本质,也就是从赚取更多现金流的角度来看,苹果对“Other”品牌绝对是碾压式的姿态,因为苹果手机仅用14%的全球手机市场份额,就赚取了60%以上的全球手机市场利润。可以说,苹果品牌的战略是“通过提供最顶级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而非“通过降低毛利率,追求市场占有率最大化”。
但特斯拉就不同了,它不仅能对标奔驰、宝马,而且还渴望成为大众、福特。所以如果未来特斯拉推出的新车能在相同性能的同时,与国产电动车做到相同价格,我估计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很难不为“外国品牌”心动。
一番分析下来不难发现,中国扶持特斯拉在华建厂,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绝对是有巨大收益的,而且这种经济收益远不止特斯拉这一家,而是会扩大到一个城市、甚至整个汽车供应链产业。
但是从新能源汽车的领域来说,特斯拉在中国强势发展,对于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将是一把双刃剑。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特斯拉的确为中国新能源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像当年苹果盘活了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一样。但是,特斯拉的野心要更大,它在已经身居高位的情况下还渴望更低价的主流消费市场,这就意味着中国品牌将会受到极大的竞争压力,很可能会被特斯拉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无论如何,在全球降低碳排放的必然趋势下,电动车已经成为了不可逆的大趋势。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划,到2025年,新车销量中的新能源车占比要达到25%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车将成为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这两个目标意味着,以现有的产业规模估算,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要达到500万辆,是目前销量的5倍!在利用插电和混动车完成过渡后,未来必然是纯电动车的天下!
不过,根据目前的汽车市场来看,全球车市似乎不可能被一个品牌,或者说一个国家的品牌所独占的。在燃油车时代,德系、日系是全世界的领军者。而在新能源时代到来时,德国和日本显然没有跟上脚步。此时,如果中国能借着特斯拉的东风,将中国的新能源车发展为世界领先水平,在未来的成百上千年和美国共同领导全球新能源车时代,似乎现在这个吸着特斯拉尾流,一同实现弯道超车的策略,似乎也不错?
你认为扶持特斯拉国产的行为,从长远角度来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太平洋汽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