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详细罗列了全国及各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和强度。
12个省份去年研发投入超千亿
科技研发是经济增长重要推手。GDP反映当下经济,R&D经费投入相当于“对未来的投资”。
据最新《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22年广东的R&D经费投入达到遥遥领先的4411.9亿元,其他还有11个省份的投入也超过千亿元。
广东是唯一突破四千亿元的省份;江苏紧随其后,为3835.4亿元;北京、浙江、山东则属于两千亿元水平,分别为2843.3亿元、2416.8亿元、2180.4亿元。
上海、四川、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福建的R&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位列第六至第十二位。这其中,福建是首次进入“千亿俱乐部”。上一年,福建R&D经费为968.7亿元。
科技研发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注入。因此,R&D经费投入资金多的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大多亦相对靠前。近五年,全国R&D经费投入的区域格局相对固定,投入金额排名前十二位的均为上述省份。
相比金额,R&D经费投入强度(R&D与GDP的比值)更能反映科技研发意愿,相当于地区现下将多少资源用于科技创新的直接结果。
2022年,我国整体R&D投入强度为2.54%,分省份来看,有7个省份跑赢全国。北京以6.83%的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第一;上海紧随其后,R&D投入强度为4.44%;天津、广东的R&D投入强度分别为3.49%和3.42%;江苏、浙江、安徽分别为3.12%、3.11%和2.56%。
陕西研发投入强度与上年持平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陕西的R&D经费投入为769.6亿元,相比2021年的700.6亿元,增长了约9.85%。从投入强度看,陕西去年R&D经费投入占全省GDP总量的2.35%,投入强度在全国各省份里排在第11位。
或因疫情对经济发展及研发活动影响,2022年全国部分省份研发投入强度,相比2021年出现下降。陕西2022年在经济增长4.3%、GDP总量达3.28万元的基础上,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上年持平。
从近年研发投入变化看,陕西在投入深度与广度上仍有增长空间。在全国范围内,2021年陕西R&D经费投入强度曾排名第7位,2022年位次变化,折射出其他省份“奋起直追”。例如,安徽2021年R&D经费投入强度低于全国,2022年则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陕西省内,研发投入的资源存在聚集效应,各地市发展差异明显。以2021年为例,关中地区R&D经费占全省的90.6%,投入强度比全省高1.08个百分点。陕南研发投入力度正在加大,R&D经费增速比全省平均高12.8个百分点。陕北R&D经费和投入强度相对较弱。
长期以来,西安研发投入在全省“一家独大”。2021年,西安R&D经费占陕西的79%,投入强度达5.18%,超过上海等全国许多经济大市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
基础研究经费占比进一步提高
2022年,我国共投入R&D经费30782.9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
与往年相比,R&D经费投入最大变化是基础研究占比进一步提高。
三年前,中科院曾列入包括光刻机、操作系统、触觉传感器、航空发动机等35项“卡脖子”技术清单,“卡脖子”问题,恰恰反映出一些基础研究领域的缺憾与不足。
去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20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速继续高于应用研究经费、试验发展经费。基础研究经费所占比重为6.57%,比上年提升0.07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企业是我国研发投入主力,2022年R&D经费经费所占比重达77.6%,远高于政府属研究机构的12.4%和高等学校的7.8%。但从基础研究投入方面,高等学校和政府属研究机构对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贡献分别为44.8%和38.3%,企业基础研究占比并不多。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曾表示,“十四五”期间,要让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争取达到8%左右。他还呼吁,“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原始创新”。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谈民宪表示,支持科技创新,既要多投入,更要会投入。在当前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陕西作为科教资源富集省份将迎来更多机会。而在加强科研投入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要丰富投入机制,完善直接融资、基金等金融对科技支持体系。 华商报记者 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