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医工结合科技创新四大主题分论坛亮点频出

2023-12-30 18:03:34 来源:陕西消费网

12月27日-28日,丝路大学联盟医学发展论坛暨西安交通大学第十四届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学术年会先后举办四场分论坛,分别是分论坛一——交叉攻关、分论坛二——前沿速递、分论坛三——破壁论坛、分论坛四——新星论坛,围绕着医工交叉最新前沿进展、医工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医工创新药品设备研发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探讨未来发展、共话合作愿景。分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共有380万人在线观看直播。

分论坛一 | 交叉攻关

交叉攻关论坛聚焦生命科学与技术、医学、工科交叉前沿研究进展,邀请医工结合领域九位国内知名专家,探讨热点话题、交流前沿成果。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马现仓和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副处长陈娟分别担任论坛主持。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刘强教授以《大脑衰老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为题,聚焦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大风险因素——载脂蛋白(ApoE),揭示了ApoE对神经元的胆固醇代谢进行重编程的机制,以及这种代谢调控对神经元功能特别是学习记忆过程的影响,同时也揭示了ApoE4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全新机制。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思远教授以《经颅超声神经调控治疗高血压与热消融智能监控成像研究》为题,聚焦超声场流动包膜微泡超声空化增效,展现了基于包膜微泡介导经颅超声神经调控增效机制,在活体动物中实现经颅聚焦超声刺激调控高血压的能力,以及超声热消融结合深度学习信息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巨大潜力。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靳国瑞教授以《温度响应型光学功能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为题,针对纳米探针在肿瘤聚集的技术挑战,基于温敏高分子调控光功能材料的运动与聚集调控其能量耗散路径的思路,制备温度响应型聚集诱导发光纳米探针,实现聚集增强纳米粒子在肿瘤处富集和肿瘤多模态消融的效果。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吴荣谦教授以《磁电光与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医学创新中的应用探索》为题,重点讲述磁压缩技术应用于血管吻合、非热性消融技术应用于肿瘤治疗、光动力学技术应用于疾病诊疗的独特优势和人工智能结合医学影像为手术提供导航的广阔前景。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王玲教授以《3D打印生物制造与医疗应用》为题,系统性介绍了医用3D打印材料的前沿研究与应用进展,展示了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特点与优势以及在临床上应用的成功案例,说明生物材料3D打印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并展望其在临床上应用的前景。

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韩省力教授以《细胞膜色谱技术及装备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为题,介绍了基于细胞膜色谱技术所开发的各类分析仪在抗过敏药物筛选、中药药效物质分析、中药注射液类过敏物分析中的优秀应用表现,尤其和西交大合作完成CMC·2D/TDM-2020型样机研制,在降低样本处理难度、高通量检测、打破国外垄断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郭莉教授以《等离子体活化介质对微生物消杀的机制与应用》为题,扩展等离子体的应用形式,实现等离子体的活化介质从直接应用到间接应用的变革,实现了活化气、活化液、活化胶介质在消毒杀菌和抗感染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李辰教授以《基于多中心协作的病理大数据研究》为题,面对当前临床病理数据分析的诊断数据难标注、诊断功能难泛化、诊断知识难表示、资源模型难调度的瓶颈,通过医工交叉技术攻关建立全链条智能病理诊断平台,成立国内首个病理大数据联盟,促进了病理诊疗从定性到定量行业变革性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贺大林教授以《创新蓝激光光动力诊疗(PDD/PDT)一体化》为题,介绍了光动力技术原理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实现了蓝激光动力诊疗设备的自主开发与广泛应用,展望了新型光敏剂探索方向,为蓝激光动力治疗设备和光动力诊疗一体机的开发奠定基础。

分论坛二 | 前沿速递

前沿速递论坛聚焦医工结合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最新资讯,共邀请八位行业知名专家,分享高端医疗设备、创新药物及智慧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韩苏夏和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赵永涛分别担任论坛主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熊伟教授以《多尺度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生命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为题,介绍了传统代谢组学技术和新型多尺度代谢组学技术的最新进展,该研究将为生物体的行为、衰老、疾病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医工交叉研究院副院长张嘉漪以《视觉修复和视觉的智能化应用》为题,聚焦视觉系统疾病的临床需求,以人工视网膜修复视觉的跨学科合作和交叉融合探索的实践为案例,发挥交叉学科背景优势,围绕修复视觉功能主题开展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方吉祥教授以《时-空分辨独立选通拉曼光谱仪研制及其在肿瘤早期诊断中应用》为题,介绍了处于创新前沿的拉曼光谱仪技术,通过阐述肿瘤“在体”超快高分辨组织成像精准诊断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肿瘤早期“体外”应用,展现了该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安徽医科大学肿瘤内科王华教授以《酒精相关性肝病ALD炎症免疫性损伤》为题,介绍了ALD的炎症免疫性损伤致病机制及潜在治疗策略,阐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酒精相关性肝病患病现状、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谢灿教授以《动物如何感知磁场进行导航:原理和应用》为题,介绍了动物磁感应领域的研究历史、最新进展,同时也为生物磁控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不依赖于卫星的新一代仿生导航定位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撑。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质银教授以《线粒体嵴动态调控与疾病》为题,通过对线粒体嵴形成及形态调控机制的阐明,探索线粒体嵴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旨在通过研究提高对于线粒体嵴功能及相关疾病的认识和研究水平。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郑钜圣教授以《肠道菌群大数据挖掘与精准营养》为题,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挖掘,定量分析和精确调控肠道菌群,对未来精准医疗的发展具有值得期待的前景。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占昌友以《脂质纳米药物体内过程研究》为题,聚焦脂质纳米药物体内过程与机体调控机制,深度融合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和合成生物学等领域,为脂质纳米药物的设计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分论坛三 | 破壁论坛

破壁论坛旨在打破传统医学与工程、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壁垒,推动深度交叉融合,共赢铸就美好未来。邀请了七位在医学研究、工程技术和创业投资领域的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共同探讨医工交叉在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的趋势。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小鹏和西安交通大学科研院副处长陈娟分别担任论坛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学科规划处处长许锋以《医学成果转化的上海九院实践》为题,从医学成果转化遇到的现实窘境、企业选择科技成果转化的考虑因素、上海九院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建设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强调要加强临床与基础、医工、医药等学科交叉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微创器械创新与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鸣宇以《医工交叉助力外科器械创新与发展》为题,介绍了邵逸夫医院腹腔镜多功能手术解剖器等医工交叉新成果,指出要产出有价值的成果,要紧跟外科发展方向,强调医工交叉融合,用心聆听患者需求,加强合作交流。

中国医学创新转化联盟秘书长张宁以《医疗机构成果转化的趋势和实践》为题,从医疗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趋势和问题、实践和展望三大方面,结合大量数据,分析认为2024年将是医疗机构成果转化的关键之年,要打通医疗机构-专科-项目创新转化路径,打造可持续的医疗机构创新转化体系及专科创新转化生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部副部长王艳艳通过线上方式,以《科技成果转化的华西实践》为题,从打造全链条科研转化平台、优化医院科技创新机制、制定成果孵化政策、组建专业技术转移机构等方面分享了华西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的经验做法,强调要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水平。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执行总监张昱昕以《高端医疗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为题,介绍了乐普集团器械板块未来发展战略,分享了血管、结构、外科三大板块高端医疗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经验。

江苏乾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晓明以《聚焦科创·布局早期——项目的抉择与赋能》为题,认为在创新链上需要产业生态发挥创新活力,在产业链上需要完善顶层设计、趋势把控,在做好架构的基础上吸引有资金赋能能力的投资机构全力孵化。

北京屹唐赛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白小刚以《医工融合的发展变化及案例探讨》为题,介绍了我国生物医药的概况、医工融合的发展趋势,分享了投资案例,表示要选择综合实力强、科研基础扎实的企业进行合作。

分论坛四 | 新星论坛

新星论坛聚焦医工交叉领域的优势特色,突破原有学科间的界限束缚,促进多学科的交叉协同,邀请西安交通大学十位医工交叉项目路演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西安交通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徐峰和医院副院长李小鹏分别担任论坛主持。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雷利利、西安交通大学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和云祥、一附院党委副书记冯广林出席本次论坛。论坛邀请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吕社民教授、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郑彦臻教授、机械工程学院王玲教授、医院科学技术部、成果转化中心吴荣谦教授,西安信邦通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鲁帮增、陕西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研部副总经理刘岚、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医美解决方案产品线总监杨凯、乐普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小建等专家担任医工交叉项目路演评审专家。

雷利利在致辞中谈到,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坚持医工交叉、政医教研产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在科学研究、学科发展、团队建设等方面组织了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的合作。作为医工交叉的先锋力量,学校各学院通过组建高水平协同交叉创新团队,推进学科建设和复合创新人才培养,产出了一系列丰厚的成果。希望大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汇聚真知灼见,发挥科研优势,切实把医工交叉科研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源源不断产出优质原创性科技成果,扛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随后,第十四届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学术年会医工交叉项目路演正式拉开帷幕。

吕毅教授团队任冯刚以《经自然腔道脉冲电场消融关键技术研发与临床转化》为题,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核心内容。“IRETA数字化肿瘤精准消融治疗系统”项目将脉冲电场肿瘤消融技术、内镜技术、介入技术有机结合,为消化系统肿瘤提供了更加微创、安全的局部治疗手段。

彭年才教授团队胡飞以《“液体活检”循环肿瘤标志物分离及超敏检测技术及仪器》为题,介绍了液体活检是“2015年世界十大突破技术”及“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兴技术”,在肿瘤早期筛查、分子分型、复发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贺浪冲教授团队韩省力以《高通量CMC·TDM仪》为题,介绍了TDM是以药代动力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定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患者体内的浓度,用以评价疗效、预测毒性或调整给药方案,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从而实现“精准用药”。

陈斌教授团队李东以《智能化多功能皮肤光热治疗平台嫩肤、祛红、祛斑、脱毛、减脂》为题,介绍了多功能窄谱光子治疗仪的核心技术,该项目前期已经完成了祛红、嫩肤、祛斑动物实验,效果显著。

赵立波教授团队陈瑶以《基于量子磁强计的心脑磁影像设备》为题,介绍了量子磁强计可以对异常放电进行高精度检测,为AD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可能性,对癫痫术前治病部位进行高精度定位,指导手术(无创式),对抑郁症、脑肿瘤所导致的大脑功能紊乱进行诊断等优势。

徐峰教授团队李泽东以《SMART恶性肿瘤精准分子检测设备研发》为题,介绍了该项目的主要创新点和核心点,目标就是要研发一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数字化多靶标全集成高端核酸检测设备,提出了能够面向应用构建仪器试剂匹配核酸检测的系统方案。

徐光华、杨健团队韩丞丞以《婴幼儿脑白质损伤及脑功能发育早筛、精诊、优治技术研发与应用》为题,介绍婴儿超早期脑瘫智能分析技术是亟须解决婴儿脑损伤早筛、精诊、优治的重要手段。

刘定新教授团队王子丰以《等离子体活化介质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为题,介绍了放电模式协同的空气等离子体技术、等离子体活化胶特性及其治疗皮肤病应用、等离子体活化水特性及其灭菌/抗感染等方面的应用。

王盛教授团队李海鹏以《基于加速器中子源的硼中子俘获癌症治疗(AB-BNCT)技术》为题,介绍了该技术在治疗终末期实体瘤发挥的五大优势,通过硼药注射、中子照射、核反应、精准治疗等方式,精准杀死肿瘤细胞。

李奇灵教授以《子宫内膜癌筛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一体机工作站》为题,介绍了该系统通过分析子宫内膜细胞的医学图像,能够快速、准确地筛查出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本次遴选的十个有代表性的医工交叉项目,涵盖多个领域,具备创新性、实用性、市场前景等优势,充分展现了医工交叉领域的无限可能。

通过评比,李奇灵教授团队荣获第十四届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学术年会医工交叉项目一等奖,吕毅教授团队,徐光华、杨健教授团队、彭年才教授团队荣获二等奖,王盛教授团队、贺浪冲教授团队、徐峰教授团队荣获三等奖,赵立波教授团队、陈斌教授团队、刘定新教授团队荣获优秀奖。



论坛揭晓了2023年度西安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十大创新新人。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副教授游民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杨晓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助理任冯刚、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郑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再生医学与外科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庞利辉、西安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胡飞、西安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王路、西安交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李海鹏、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助理教授赵政、医学部药物分析学专业副教授马维娜分别获得2023年度西安交通大学医工交叉十大创新新人。

 

[责任编辑: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