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三十日,在西安法士特高智新工厂,智慧物流小车穿梭运送半成品至生产线上。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一月三十一日,陕西日报记者与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记者走进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了解数字经济赋能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记者 王萱摄
当前,数字技术正进入加速创新的爆发期,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23年,陕西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达1.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0%。
近日,记者走进西安交大创新港、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等地,与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深入交流,多角度、全方位探访陕西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显著成效。
本报记者 苏怡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记者 王敬怡 王萱
在农科新城杨凌,轻点手机屏幕就能实时查看大棚蔬菜生长情况,利用定位软件便可规划管理合作社土地;
在西安法士特高智新工厂,工业机器人挥舞着手臂精准作业,一台台集成式AMT自动变速器走下生产线;
在榆林科创新城,全球首个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持续为榆林运动员村提供绿色电能和热能;
……
当前,陕西正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抢滩新蓝海,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全场景赋能 促进数实深度融合
在同一系统中,如何统筹协调多种能源、多条路径,实现能源闭环优化管控,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
全球首个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提供了新思路。
“项目应用西安交大管晓宏院士团队研发的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统技术,首次实现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统实用化和规模化示范应用。”清安优能科技发展(榆林)有限公司总经理左瑞天说。
相较于传统电网供电、市政供热系统,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率达100%,年化运行成本降低60%以上,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640吨以上,相当于植树48万棵。
项目执行负责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徐占伯说:“项目将能源、算力、通信网络融为一体,解决了数字经济发展能耗增加与碳排放增加脱钩的难题,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能源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一头连着蓝天碧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必须跨越能源转型变革这个关口。
眼下,在陕西,数字技术全场景赋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入应用越来越多:
打造全国首个双频组网5G智慧矿山,中煤大海则煤矿实现智能化生产和多岗位无人值守,工作面人员缩减75%,吨煤成本大幅降低;
研发并部署国内首台低压分布式光伏规约适配器,国网陕西电力在基层供电所完成创新技术验证,指令响应速度、控制精度均处于国内领先;
建成省内首座绿色低碳智能化天然气处理厂,年处理量达15亿立方米,可满足833万户家庭1年的用气,为天然气生产数智化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以智慧能源、智能制造为重点,陕西狠抓工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数实融合创新能力,持续深化拓展数实融合广域空间,衍生出更多新模式、新业态。
汉德车桥、冀东海德堡等38户企业和项目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西安法士特高智新工厂入选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名单;陕文投书画艺术品光谱技术实验室、版权贸易与保护平台入选“互联网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正在加速释放陕西“长板”效应。
深挖“数据矿” 培育新的“引爆点”
在电力行业,开关设备安装原本依赖经验判断,如何实现全流程全过程标准化、精细化管控?
深挖“数据矿”!这是工业大数据“模范生”——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给出的解决方案。
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战略与运营处信息技术工程师韩莉说:“开关设备安装是变电站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涉及上千道工序。以往,工人全靠经验来安装。安装质量要求高、管控难度大,一直是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的堵点。”
为打通堵点,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委托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泰1000千伏变电站工程项目中搭建现场安装智慧管控平台——“人机料法环测”全要素关联的可追溯管控体系,实现特高压工程建设“过程可监控、质效可提升、数据可共享、结果可追溯”。
凭借深耕数据领域的流量优势,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陕西大数据产业生态建设,持续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能量”。2023年,该公司营收预计3亿元,稳居全国工业大数据排行榜前列。
在一批优势企业的带动下,陕西数字产业高速发展——中煤航测、陕西天润入选全国地理信息大数据百强企业;紫光国芯全球领先的异质集成嵌入式DRAM技术填补国内存储器领域多项空白;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扩产(二期)项目开工建设,G8.5+基板玻璃生产线点火投产……2023年,陕西半导体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大数据产业规模超928亿元。
锻长板,补短板。陕西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的“引爆点”:
——布局未来产业,陕西聚力培育太阳能光伏、集成电路、物联网、智能终端、光子等9条重点产业链,总规模超4000亿元;
——陕西每年至少安排1.5亿元对数字产业重点项目、链主企业及中小企业上云等给予支持,累计培育数字产业链主企业51户,数字经济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户;
——建设全国首个大数据领域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全省新型算力规模突破700P,处于全国第一梯队;
……
增速快、结构优、潜力足的数字产业,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
抓机遇强推进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城市发展中,如何摆脱土地资源、传统模式发展的路径依赖,有效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后劲?
瞄准数字经济新基建前瞻布局,西安市雁塔区走出了一条算力驱动、竞逐新赛道的发展新路。
记者在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看到,一排排黑色机柜整齐排列。该中心首席技术官张晓龙说:“机房采用原生全液冷技术,比传统的风冷散热节省一半的电力,每年节省电费4000多万元,在行业内领先。”
目前,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是排名全国第二的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被誉为西部“最强大脑”,入选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科昇腾(西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说,算力即租即用,公司落地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免去了昂贵的硬件投资和设备维护,企业成本大幅降低。
自2021年投用以来,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吸引中科视语、云问科技等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聚集,招引联东U谷·网络安全产业园、360西北总部等一批网安头部企业落地,与国内200多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孵化方案200多个……
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陕西出台《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召开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形成任务清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加快夯实数字经济底座,累计开通5G基站超9.6万座,乡镇以上行政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千兆光网覆盖能力超3800万户;持续优化发展生态,从177个案例中评选出25个数字经济典型示范案例,涵盖智慧能源、智能制造、面向特定应用场景的数字化服务等领域;提升数字惠民服务能力,基本建成全省政务云“两地三中心”框架和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等一体化政务服务底座,建成各级智慧教育示范区13个,智慧校园示范校445所……2023年,陕西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达1.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0%。
聚焦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陕西正以勇立潮头的志向与魄力抢滩数字经济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