瞅准商业航天市场 民营企业将自主研发卫星送上太空
动动手指点击智能手机,就能控制地球上空的VR相机俯瞰地球全貌,或者操控不同的飞行器进行太空足球赛……这些场景,未来将在商业卫星的帮助下实现。
“发射卫星总的来说有三步:第一步把卫星运过来,第二步把卫星装到火箭里,第三步用火箭把卫星发出去。”这是民营商业航天公司九天微星的创始人兼CEO谢涛的一句玩笑。说出这句话的第二天,他目送着自己公司的第一颗卫星“少年星一号”冲上了太空。
几天之后,大洋彼岸的美国,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首飞成功,作为全球现役最强运载火箭,又一次刷新公众对于民间商业航天发展的认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际业务部部长胡忠民说,市场预测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将在2020年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
一颗商业卫星总成本在500万左右
和公众传统印象中重达几吨、耗费上亿的大卫星不同,民间航天公司发射的多为小型卫星,具有研发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以九天微星发射的“少年星一号”为例,其长10厘米、宽10厘米、高34厘米,重量也只有3千克,总成本(硬件研发+发射基地)在500万左右。
而在被发射进太空轨道后,“少年星一号”将面向建有卫星测控分站的中小学校和教育机构开放卫星通信资源。诸如海南文昌中学、东莞科技馆、郑州四中、安徽太和三中这些建有卫星测控站的学校,可以在地面接收“少年星一号”的数据,以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指导等工作。
创业方向瞄准卫星 被人说“疯了”
2014年,谢涛离开了工作十年的航天系统单位,萌生了做一颗众筹卫星的想法,让创客和学生一起参与。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前同事,也想问问到底行不行得通,而同事的第一反应是,“你这是疯了”。一个月后,同事告诉他政策方面可行。2015年6月,谢涛与另外两个联合创始人正式创业成立九天微星。
不过早期融资并不顺利,他向几百家知名投资人投了商业计划书,上百家有意向,谈了几十家,做了无数场路演,却少有人投。
2016年下半年,位于西安的中科院中科创星决定投资九天微星。而此时,谢涛的想法是发射一颗科普卫星(即少年星),之后发射第二颗可以太空自拍、星空闪烁、以及太空VR的娱乐星,再发射两颗产业星,未来形成组网,向东南沿海等地提供通信服务。
卫星发射前成本已经提前收回
谢涛认为:“商业航天是国家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大卫星上,把商业航天手段能实现的运营技术服务交给商业公司。”既然是商业卫星,如何收回造价不菲的成本?
谢涛透露,公司发展起了“航天与太空+STEAM教育”业务,通过为多个中学建设地面站、提供软硬件教具、教材等产品获得的收入,使“少年星一号”还未发射就已收回了成本。
而要发射的第二颗娱乐星,则获得了ofo共享单车的支持。除了娱乐功能外,这颗卫星将搭载物联网多波束天线,初步开展ofo单车卫星定位监控与信息回传试验,实现小黄车直接定位与监控数据的收集回传。目前,这颗卫星也基本实现了成本提前回收。
同样尚在计划中的物联网星座,已经找到了三一重工、中集集团、中信集团、某车联网公司等客户。在技术验证后,九天微星将向客户提供智慧物联网服务。比如它将可以为三一重工分布在各地的重型机械等提供设备数据采集、远程控制与诊断等服务,从而实现“大规模的收入”。
“在每一颗星发上去之前,我要通过市场的方式把卫星的成本挣回来,还要有盈利,在发上去之前就知道用户是谁,怎么跟用户的需求结合。”
谢涛透露,目前教育类业务的营收已占公司整体收入的50%。另外,九天微星还在尝试运营明星IP的方法,提供卫星冠名、VR拍照等互动业务。 (三秦都市报记者石喻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