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发力“硬科技”—— 原创成果筑起新高地

2018-05-15 10:03:52 来源:人民日报

 西安发力“硬科技”—— 原创成果筑起新高地

夜幕降临,音乐响起,50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渐渐汇聚成精美的同心圆,随即由二维平面逐步纵深展开,在夜空中形成一个深邃的时光隧道。之后,时光隧道逐渐消散在夜空,无人机依次组成了“硬科技”“福”等字样,以及钟楼、大雁塔的地标建筑图案造型,现场观众喝彩不断。

这是陕西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办的一场无人机表演。令人惊奇的是,这场长达10分钟的花式表演,后台其实只有一个人、一台电脑、一键控制。

这项表演仅是西安众多“硬科技”锦囊中的一个法宝。“以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硬科技’,具有核心性、产业性、原创性等‘硬’特质。”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在2010年首次提出了“硬科技”的概念,“‘硬科技’硬就硬在它具备极高门槛,难以被山寨和模仿。”

“几年前,女儿生病打点滴,因为血管太细,护士连续4次扎针失败,让我很心疼。能不能发明一台设备来解决扎针难的问题?”米磊仔细调研后,发现了市场空白和蕴藏的商机,找到合伙人一起研发血管成像仪,它能够通过红外光识别出血管位置和深度,被称为“扎针神器”。

像血管成像仪这样的产品近几年在西安层出不穷:0.1秒生成模型的便携3D人脸扫描仪,为血管全景扫描的全球最细内窥镜,带着“眼睛”和“大脑”翱翔的无人机……

“高新区在‘硬科技’产业发展方面具备区域资源优势,科研院所、高校、孵化器、创投基金等配套齐全,为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吸引人才和企业落地等,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机遇。”米磊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西安市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西安高新区是‘硬科技’的重要承载地,也必将成为‘硬科技’的新高地。”

据介绍,西安有普通高校63所,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两院院士60多位,科技大军100多万人。一段时间以来,很多资源没有被充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养在深闺人未识。西安市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光电芯片、智能制造等8个方面作为主攻方向。去年底,西安市政府发起设立“硬科技”智库,首批聘请了12名科技顾问和4名经济顾问。

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下。《西安市发展硬科技产业十条措施》砸出了驱动创新发展的真金白银:对新建的各级军民融合产业孵化器,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于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或核心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其年营业收入实际,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对新成立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予不低于2000万元重点支持。如今,“硬科技”产业已成为西安的一张王牌。(原载2018年05月14日《人民日报》 记者 张丹华)

[责任编辑: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