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9月25日电 题:西安“十年磨剑”硬科技
新华社记者姜辰蓉、李华、张斌
2010年,硬科技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第一次在地处西部的陕西省西安市提出。它所指的是具有“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的科学技术,也清晰地标识出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的经济模式。10年来,西安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持续发力。目前,西安不仅释放出自身科技研发优势,还培育出一批以光电芯片、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为代表的硬科技企业。
叫醒沉睡的资源
西安拥有密集的科教资源以及相对完整的工业基础,每年在校毕业生130万,有近60位两院院士,聚集了国内众多航空、航天、兵器等领域的科研单位、专业人才及生产力量。但长期以来,这些优质资源却未能充分转化成经济发展的动力。
西安市政府抓住首倡硬科技的星星之火,全力激活处于半沉睡状态的资源,专注于硬科技的孵化平台——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2013年在西安成立。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任晖说,西安重新统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出台《西安市发展硬科技产业“十条措施”》等政策,实施了“硬科技+”“互联网+”“高校+”和“创业平台+”等一系列发展战略。
为了使“知本”更好地对接“资本”,西安还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支持建设交大创新港、西工大无人机基地、中科院西北科创中心等各类基地,打造大学科技园“升级版”。
“洼地”效应显现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助推西安成为硬科技生产要素汇聚“洼地”,许多国内知名科技企业纷纷来此谋求发展契机。
“今年上半年华为公司将承载1200亿运营商的企业总部迁到了西安,并将1200人带到西安。全球技术服务中心总部落地西安,西安研究所规模今年将达到1.6万人。”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鲁勇说,“我们和西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广泛的合作,形成了产学研商服产业链一体投入和战略布局。”
360政企团副总裁、产品规划管理负责人余凯说,360已落户西安多年,今年计划加大在西安的投资规模。这几年西安的营商环境、产学研对接、人才吸引力等方面不断改善,政府对企业重视支持也是前所未有。“作为信息技术企业,我们非常看重上下游的打通。目前已经有很多信息化的上下游企业落户西安,这样的产业集群对360发展很有利。”余凯说。
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技术产业克服不利影响实现逆势增长。西安市统计局数据显示,西安上半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3.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保持43.1%的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西安高技术项目投资也在不断增长。三星二期、宝能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产业化、泾渭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高技术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实现94.4%的增长,带动工业投资增长42.1%。
西安市市长李明远说,西安硬科技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这些年都有很大扩展。2019年西安市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2019年,西安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364亿元,比2018年增加了32.6%。今年上半年仍然是两位数的增长。
释放潜能 未来可期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今年6月,西安高新区启动创建我国首个国家级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以此为契机,西安市政府从两方面着力,为硬科技的发展制定出新规划:一方面提升原始创新供给能力,推动各个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研发机构落户西安;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户西安,大力推动政企联合,产学研协同;一方面大力培育硬科技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产业链,为产业链、供应链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
西安还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密切合作,弥补硬科技企业金融短板。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说,上交所近期将在西安落地服务陕西省及周边省份的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加速推进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一大批来自核心军工、高端制造、半导体、通信电子、新材料等行业的硬科技企业正在崛起,即将陆续登陆资本市场。”阙波说。(完)